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开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陷还诸天地,成创格完人。
此联由清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沈葆桢所撰,用于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通过对联内容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沈葆桢对郑成功的高度评价与深切敬意。
上联“开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中,“千古”和“洪荒”分别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强调了郑成功的壮举在历史上的独特性和深远影响。通过“得未曾有之奇”,赞扬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如同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而“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壮举对台湾乃至整个亚洲的影响,仿佛将这片土地从原始混沌中唤醒,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遗民世界”。
下联“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陷还诸天地,成创格完人”则表达了对郑成功一生遭遇的深刻理解与同情。这里的“无可如何之遇”暗示了郑成功一生中面临的种种艰难与挑战,包括政治斗争、军事冲突等,这些都让他的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然而,即便如此,郑成功依然以他的智慧、勇气和毅力,克服了一切困难,最终成就了自己作为一位“创格完人”的形象。通过“缺陷还诸天地”,沈葆桢巧妙地将郑成功的个人缺陷与天地万物相联系,寓意着郑成功不仅在个人层面达到了完满,更在精神层面上超越了自我,成为了后世景仰的对象。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不仅高度赞扬了郑成功的伟大成就,也深刻揭示了他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以及他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沈葆桢通过这副对联,不仅表达了对郑成功的崇高敬意,也传递了对民族英雄的普遍赞誉之情。
不详
介寿朋来,而我独羁千里足;
倾心兄事,为君多读十年书。
念此身何以酬君,幸死而有知,奉泉下翁姑,依然称意;
论全福自应先我,顾事犹未了,看床前儿女,怎不伤心。
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
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