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黄鹤楼头,塞鸿声里清秋暮。水边归路。

人立斜阳渡。十二屏山,有个人凝伫。知何处。

暝烟残雾。几点潇湘树。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鉴赏

这首《点绛唇》由清代诗人孙云鹤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邃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意境的秋日黄昏。

“黄鹤楼头,塞鸿声里清秋暮。” 开篇即以黄鹤楼为背景,塞外的大雁在黄昏的天空中发出哀鸣,渲染出一种肃杀而寂寥的氛围。黄鹤楼,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其形象本身就蕴含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韵味,与塞鸿的哀鸣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

“水边归路。人立斜阳渡。” 水边的归途上,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夕阳下的渡口。这里的“人”既是具体的个体,也象征着所有在黄昏时刻寻求归宿的灵魂。斜阳的余晖洒在渡口,增添了几分温暖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十二屏山,有个人凝伫。” 屏山,指的是用屏风隔开的山景,这里用来形容远处的山峦,通过“十二屏”这一数字的使用,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静静地站立,凝视着远方,或许是在思念,或许是在期待,这种静默的姿态充满了故事性和情感深度。

“知何处。暝烟残雾。几点潇湘树。” 最后四句,诗人通过“暝烟残雾”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朦胧与神秘感,仿佛是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梦境般的场景。潇湘树,通常指生长在湖南、广西一带的树木,这里借以象征远方的景色或情感的寄托。整个画面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宁静,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遐想的空间。

综上所述,《点绛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意境的秋日黄昏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0)

孙云鹤(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

迢迢不断天涯路。今宵又向芦汀住。梦断酒初醒。

雁声疑橹声。满蓬霜似水。渺渺情千里。

残月在孤舟。故人何处楼。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一番凉意梧桐雨。流莺飞入帘深处。灯背小屏风。

玉阶啼暗虫。漏残秋梦短。那更闻新雁。

消尽水沉香。客愁今夜长。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昭君怨

风起满庭飞絮。花落一帘春雨。芳草似离情。

逐时生。昔日天涯旧路。欹枕屏山无数。

故里又清明。语流莺。

形式: 词牌: 昭君怨

齐天乐.题松枝引鹤图

长天过雨尘氛少,遥峰正衔西景。

写倦黄庭,翻馀秋水,半榻茶烟人静。轻衫笠冷。

趁满目烟霞,怡神适兴。

万壑松涛,翠阴吹下羽衣影。

翛然倚风长唳,亭亭尘外表,吟韵相应。

珠树秋寒,瑶台夜永,清梦三更露警。高怀谁领。

但自把松枝,引来幽径。却过前溪,为人留画境。

形式: 词牌: 齐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