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萧烈女》由明代诗人佘光裕所作,通过哀婉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性烈士的英勇与悲壮。诗中以“黯黯愁云结昼阴”开篇,渲染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仿佛整个天地都被哀伤所笼罩。接着,“坟头烟雨草萧森”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凄凉与荒寂的墓地场景,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风戈不落青春胆,血刃难移白日心。”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赞美了烈士即使面对死亡威胁,依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如同青春之胆未曾动摇,白日之心永不改变。这种对烈士精神的颂扬,体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崇高敬仰。
“象海月沉珠有泪,泉台霜冷鹤无音。”这里以“象海月沉”和“泉台霜冷”为喻,形象地表达了烈士的牺牲给后人带来的深切哀痛,以及其精神如同明珠般珍贵,即便在冥界也难以平静。鹤无音则暗示了烈士的离去,使得世间再无其音容笑貌,令人感伤。
最后,“青鸾已去英魂在,读罢残碑感慨深。”青鸾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此处象征烈士虽已离世,但其英灵长存。读完墓碑上的文字,诗人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感慨,既是对烈士英勇事迹的追忆,也是对其精神永存的深深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烈士生前事迹的追忆和对其精神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烈士英灵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