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漫咏

今朝六十八,历岁知既夥。

青春不还人,七十近在左。

流光迅昼夜,忽忽迸石火。

我与石火争,寄活真螟蜾。

但愿无疢疾,诗骨瘦亦可。

浮云载富贵,过眼颐不朵。

先人有薄田,数口颇缠裹。

关门事清咏,天地自容我。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沈周所作的《生辰漫咏》,诗人以自己的生辰为题,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首句“今朝六十八”,直接点出诗人的年龄,随后通过“历岁知既夥”强调了经历的年月之多。诗人意识到青春不再,七十已近,用“流光迅昼夜,忽忽迸石火”形象地描绘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与石火争,寄活真螟蜾”,意指要珍惜每一刻,如同与短暂的石火争辉,活出自己的价值。他并不追求富贵荣华,认为“但愿无疢疾,诗骨瘦亦可”,只要身体健康,能专注于诗歌创作,即使生活清贫也心满意足。

“浮云载富贵,过眼颐不朵”进一步表明他对名利的看法,认为富贵如浮云,转瞬即逝,而“先人有薄田,数口颇缠裹”,家庭的温饱足以支撑,他更愿意关门静思,享受清雅的生活,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沈周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养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题江南景寄北客

江南山水为吾乡,山能千里江亦长。

亘于天地,莫可缩写寄一纸,渺渺并苍苍。

萦滩沓渚犬牙出,重村杂树青烟藏。

沙溪杳杳引百丈,舻舻前后来群商。

渔翁舴艋聚虫蚁,百纲对举如牵囊。

风波澎湃濯山足,厓叶倒堕斗与飞沤忙。

迸泉或自岩腹落,两僧仰面洒沫凉。

燕车冀马空辘轣,宜未信此为荒唐。

似之小卷当为发大笑,长游便欲追吴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悯日杂言

日既去,日复来,来如赴,去如颓。

来是谁约,去是谁推。

一来一去,彼此自禅续,无与我与,何故使我心惊猜。

似乎少年有根是汝拔,老丑无种是汝栽。

百年所算三万六千日,自我而数指作枚。

我今行年已七十,历日二万五千枚。

所该百而去七大大半,又复使我心惊呆。

虽欲不惊呆,猛见霜丝雪缕垂两腮。

何况人生不满百,疾乌捷兔又如此而相催。

我思天地灵长之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然后运穷劫尽荡而为灰。

吾人亦谓参三才。胡乃其气短索,不得相追陪。

准天地而言人,眇尘海之一埃。

嘅岁月之玩人,同古今而一雷。

我无长绳系日住,亦无长戈挥日回。

亦不知学仙能久视,亦不知托佛能轮回。

而今而后,去之日付一杯,来之日付一杯。

不忧罄其瓶、耻其罍。

春暖秋凉、山边水隈,访黄菊、寻白梅。

秋月自与吾虑净,春云自与吾怀开。

昼游之地吾蓬莱,夕息之处吾夜台。

以殇视我吾老大,以彭视我吾婴孩。

信寿夭吾何以外,请享此见在,不乐胡为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挽方水云道士用东坡先生清虚堂韵

学仙不就如炊沙,紫府著尔无閒衙。

长生苦苦累唇舌,六十瞥眼风中花。

江湖漂萍本无蒂,一囊书画东西家。

虚谈火龙配水虎,岂见白蝠如乌鸦。

惟于饮酒诧真趣,终身落魄犹苏葩。

醉魔作祟病已剧,酒莫下咽惟需茶。

长途昨夜忽观化,讣至空使吾胸挝。

皮囊败坏秋草里,青山剑穴从谁爬。

碧云黄鹤渺何许,矫首西睇令人嗟。

我今随生亦随死,努力加饭辞餐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吴瑞卿染墨牡丹

雨后风晴日杲杲,趁此看花花更好。

浇红要尽三百杯,请客不须辞量小。

野僧栽花要客到,急扫风轩破清晓。

知渠色相本来空,未必真成被花恼。

吴生又与花传神,纸上生涯春不老。

青春展卷无时无,姚家魏家何足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