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夜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失眠的人总是厌烦这漫漫长夜,窗户仿佛永远也见不到光亮似的。
荒寂的孤村中传来狗吠声,那是几个行人在残月下赶路。
鬓发早已稀疏斑白,旅途的情思空空胸中静。
眼前荒园中阡陌纵横,蟋蟀声声叫个不停,不断空鸣叫哪能有功成?

注释

倦枕:即对枕头厌烦,就是失眠。
未明:未见天亮。
残月:这里当指天将明的月亮。
衰鬓:人老而头发稀少。
旅怀:客居情怀。
清:清苦。
络纬:即蟋蟀,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的寂静与孤独氛围。"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表达了诗人对漫长黑夜的厌烦和对黎明到来的渴望,但小窗外仍是一片漆黑,光明遥不可及。这两句设置了整个诗的氛围,给人以时间静止、空间缩窄之感。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则是夜景的具体描写。孤村中的犬吠声打破了夜的沉寂,而"残月"暗示着夜已深,月亮也只剩下一丝光辉,且"几人行"表明这时候已经很少有人出门,增添了一份冷清和萧索。

接下来的"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则从个人情感转入,诗人提到自己的头发早已变白,这不仅是时间流逝的象征,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旅怀空自清"则更深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即便在旅途中,他的心灵也保持着一份澄清和平静。

最后两句"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描绘了一幅荒废园林的景象。"络纬"是指杂乱无序的草木,而"虚织"则形容园中似乎有人在编织,但其实什么也没有编织出来。这两句通过对荒园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荒凉和无为。

整首诗以深夜为背景,通过对环境与个人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清寂自守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

小酒生黎法,乾糟瓦盎中。

芳辛知有毒,滴沥取无穷。

冻醴寒初泫,春醅暖更饛。

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

里闬峨山北,田园震泽东。

归期那敢说,安讯不曾通。

鹤鬓惊全白,犀围尚半红。

愁颜解符老,寿耳斗吴翁。

得谷鹅初饱,亡猫鼠益丰。

黄姜收土芋,苍耳斫霜丛。

儿瘦缘储药,奴肥为种菘。

频频非窃食,数数尚乘风。

河伯方夸若,灵娲自舞冯。

归途陷泥淖,炬火燎茅蓬。

膝上王文度,家传张长公。

和诗仍醉墨,戏海乱群鸿。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和陶王抚军座送客

胸中有佳处,海瘴不能腓。

三年无所愧,十口今同归。

汝去莫相怜,我生本无依。

相从大块中,几合几分违。

莫作往来相,而生爱见悲。

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辉。

悬知冬夜长,不恨晨光迟。

梦中与汝别,作诗记忘遗。

形式: 古风

和陶答庞参军

留灯坐达晓,要与影晤言。

下帷对古人,何暇复窥园。

使君本学武,少诵《十三篇》。

颇能口击贼,戈戟亦森然。

才智谁不如,功名叹无缘。

独来向我说,愤懑当奚宣。

一见胜百闻,往鏖皋兰山。

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

形式: 古风

纵笔三首(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