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注释

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
朝奏:早晨送呈奏章。
九重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
八千,不是确数。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
肯:岂肯。
衰朽:衰弱多病。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圣明,指皇帝。
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拥:阻塞。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汝:你,指韩湘。
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瘴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
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鉴赏

这首诗是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创作于唐朝。通过这短短数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不屈的个性。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他本想通过上书皇帝来改变某些不合理的事,但最终却被贬官到遥远的地方。这不仅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也体现了作者对仕途的无奈和悲愤。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诗人表达了他愿意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牺牲自己的晚年,但他的努力似乎并未得到认可,这种情感复杂而深沉。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这里描绘了一幅诗人被贬官后的凄凉景象,天气的荒凉与自然环境的险峻映射出作者的心境。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最后两句则是对亲人的关心和托付,他希望自己的遗骨能被安葬在美丽的江边,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无限哀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韩愈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一个被贬官的士大夫在政治挫折后的心理状态,以及他对于国家和个人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周楚仍连接,川原乍屈盘。

云垂天不暖,尘涨雪犹乾。

印绶归台室,旌旗别将坛。

欲知迎候盛,骑火万星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

秦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还随蹑凫骑,来访驭风襟。

院闭青霞入,松高老鹤寻。

犹疑隐形坐,敢起窃桃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戏题牡丹

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早赴街西行香赠卢李二中舍人

天街东西异,祗命遂成游。

月明御沟晓,蝉吟堤树秋。

老僧情不薄,僻寺境还幽。

寂寥二三子,归骑得相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