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昔作《壶中九华》诗,其后八年,复过湖口,则石已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韵以自解云

江边阵马走千峰,问讯方知冀北空。

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

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

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江边战马奔驰过无数山峰,询问后才知冀北已空无一人。
绝世美女的影子已随梦境消逝,真实的形象仍留在画中。
晚年归乡如同陶渊明,独自清扫庭院,无人陪伴如敬通。
幸好还有铜盆和石供我欣赏,仇池玉色的美石晶莹剔透。

注释

阵马:战马。
千峰:无数山峰。
冀北:古代地区名,这里指代战场。
空:空无。
尤物:极美的女子或事物。
清梦:清冷的梦境。
真形:真实的形象。
画图:画卷。
归来:返回故乡。
元亮:陶渊明的字,这里指代隐居生活。
何人:谁。
敬通:东汉学者杨敬通,此处借指孤独。
赖有:幸亏有。
铜盆:铜制容器,可能指花盆或装饰品。
修石供:精致的石头供赏玩。
仇池玉色:形容玉石般的仇池石。
璁珑:形容玉石清亮透明。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情及个人经历的感慨。首句“江边阵马走千峰”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表现了诗人行军途中,对于自然山峰变化的观察与感受。接下来,“问讯方知冀北空”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消息的关心和好奇。

“尤物已随清梦断”一句,表明诗人对于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紧接着,“真形犹在画图中”则是说虽然现实中的美好已不复存在,但通过艺术创作,如绘画等形式,仍然可以保留其真实形态。

“归来晚岁同元亮”一句,可能是在比喻诗人自己年纪渐长,与唐代诗人元亮的晚年境遇相似。接下来的“却扫何人伴敬通”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孤独感受的抒写。

最后两句,“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则是在描绘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其中“铜盆”、“石供”可能是指某种宗教或仪式活动,而“仇池玉色”则形容了一种纯净无瑕的美好景象,整个句子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郭功甫观予画雪雀有感二首(其一)

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

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次韵郭功甫观予画雪雀有感二首(其二)

可怜倦鸟不知时,空羡骑鲸得所归。

玉局西南天一角,万人沙苑看孤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追忆郭功父观余旧画雪鹊,复作二韵寄之,时在惠州

平生才力信瑰奇,今在穷荒岂易归。

正似雪林枝上画,羽翰虽好不能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复官北归再次前韵

秋霜春雨不同时,万里今从海外归。

已出网罗毛羽在,却寻云迹帖天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