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石菖蒲的坚韧与独特之美。诗人以“古涧灵苗”开篇,将石菖蒲置于自然环境中,强调其生长环境的险恶与不易被发现的特点。“寸根拳石著身牢”,生动地描绘了石菖蒲扎根于拳石之中,生命力顽强的形象。
接着,“齐如秧稻刺春水,小似神龟负绿毛”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石菖蒲与秧稻、神龟相比较,既表现了其形态的细小,又突出了其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石菖蒲虽小,却能像秧稻一样在春水中挺立,又如同神龟般负重前行,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未与幽人供寿考,曾随迁客赋离骚”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石菖蒲的形象。它虽然没有成为隐士的长寿之物,但曾经陪伴过流放之人,吟诵《离骚》,表达了石菖蒲虽处逆境,却依然保持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的主题。
最后,“阿师垂手入廛去,应许珍奇付我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石菖蒲的珍视之情。他希望像师父一样,将这份珍贵的植物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其美好的品质得以传承和发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菖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魅力和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传承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