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风曲

山风凄冷山木悲,虎不敢啸鬼夜啼。

溪声暗绕苍苔路,翠羽丝毛寒不栖。

幽人此时楼上立,叶照松梢露珠泣。

有酒欲饮饮不成,月华缥缈烟光湿。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中的风冷得让树木都感到悲伤,连老虎都不敢在夜里吼叫,只有鬼魂在哭泣。
小溪的声音悄悄地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小路,即使是最柔软的翠鸟羽毛也因寒冷而不愿停留。
在这个寂静的时刻,隐士独自站在楼上,月光照亮松枝,露珠仿佛在哭泣。
我有酒想要喝,却无法下咽,因为月色朦胧,烟雾潮湿,景色凄清。

注释

山风:寒冷的山风。
凄冷:冷得凄凉。
木:树木。
悲:悲伤。
虎:老虎。
啸:吼叫。
鬼:鬼魂。
夜啼:在夜里哭泣。
溪声:小溪的声音。
暗绕:悄悄环绕。
苍苔:青苔。
路:小路。
翠羽:翠鸟的羽毛。
丝毛:轻柔的羽毛。
寒:寒冷。
不栖:不愿停留。
幽人:隐士。
楼上:楼上的。
立:站立。
叶照:月光照亮。
松梢:松枝。
露珠:露水。
泣:哭泣。
有酒:有酒想喝。
饮不成:无法下咽。
月华:月色。
缥缈:朦胧。
烟光:烟雾。
湿:潮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或初冬的山野景象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开篇“山风凄冷山木悲,虎不敢啸鬼夜啼”两句,营造出一种萧瑟、神秘而又略带恐怖氛围的环境,山风在空旷中吹拂,树木似乎也感受到这种秋日的悲凉。连虎兽都不敢发声,只有鬼哭狼嚎之声在夜幕中回荡,这种描写增添了诗中的阴郁气氛。

接下来的“溪声暗绕苍苔路,翠羽丝毛寒不栖”两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溪水的低语和苍苔覆盖的小路,都透露出一种冷清与荒凉。鸟儿因寒冷也不愿栖息,这里的“翠羽丝毛”形象生动,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细微之处的观察。

“幽人此时楼上立,叶照松梢露珠泣”两句,则将视角转移到诗人自身。诗人在高楼之上,感受着夜晚的寂静和秋天的凄凉。月光下,树叶投射到松枝上的影子,就像是一滴一滴的泪珠,这种形象化的描写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情境的深切感受。

最后,“有酒欲饮饮不成,月华缥缈烟光湿”两句,表达了一种想要逃避现实却又无法如愿的情绪。酒是古人常用来消愁解闷的方式,但在这样的夜晚,即便是酒也似乎失去了它的慰藉作用。月光下,烟气弥漫,这里“缥缈”一词,用以形容月华和烟光的模糊与连绵,更添了一份无尽的感伤。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山野秋夜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凉,以及对现实的逃避欲望和无奈的情愫。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温学士再访山中

炎帝辞朱节,清晨立素秋。

借绯皆木叶,脱白满林丘。

流水高山兴,疏风冷雨愁。

诗人应自乐,歌笑海东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游杨梓岩

天半秋风鸣万松,芫花半落夕阳红。

寮烟暗锁仙坛古,野意深藏丹灶空。

人采紫芝何处觅,我来白昼不相逢。

一声箫管笑扬袂,秋色满怀诗兴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游简寂观

手把武夷竹,江山满吾目。

落花称意红,芳草无心绿。

双涧泻翠璚,群山断苍玉。

青林隐成帷,碧洞深如屋。

烟锁花间猿,雨惊岩下鹿。

药炉埋白云,丹井浸枯木。

虎岫耸锦屏,龙湫喷银粟。

晋人陆修静,于此曾卜筑。

饥则饵嫩松,寒则披老槲。

惠远同种莲,渊明共采菊。

当年学阿弥,飞神到天竺。

旧有晒药台,荆棘蔽幽谷。

旧有朝元石,雾霭笼飞瀑。

园桃晓猿攀,庭柏夜鹤宿。

何人建琳宫,先生留宝躅。

铁板时敲茶,铜钟晓唤粥。

冠褐霭锵锵,车马来仆仆。

巨壑有鱼飞,寒池足鸦浴。

天高星斗寒,更深鬼神哭。

到此风骨清,直欲骑黄鹄。

形式: 古风

疏山舟中联句

山影卧寒碧,波光摇虚空。

棹凌千顷月,帆鼓一天风。

列岸万丝柳,遥岑数粒松。

诗魂混雁鹜,草圣惊鱼龙。

梦断江楼笛,吟馀烟寺钟。

电华飞我剑,虹晕挂吾弓。

清啸骑汗漫,朗吟泛冥濛。

谁云泽国小,乐亦在其中。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