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和于寺丞乞王醇老米

君不见公车待诏老诙谐,几年索米长安街。

君不见杜陵白头在同谷,夜提长镵掘黄独。

文人古来例寒饿,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

王家圭田登几斛,于家买桂炊白玉。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没看见那些等待朝廷征召的老者,满口诙谐却在长安街头乞讨度日。
你可曾见过杜陵那位白发苍苍的人,在同谷之地,夜晚拿着长锄挖掘黄独这样的草药。
自古以来文人常受饥饿之苦,怎能期待像天上落下野蚕吐丝结茧、天降粮食这样的奇迹。
王家的田地丰收了,能收获几十斛稻谷,而于家却只能买桂枝煮食白米饭以充饥。

注释

公车:古代官府用车迎接应召的人。
待诏:等待皇帝的诏令,指被征召等待任命。
诙谐:言语风趣,此处形容老者的幽默。
索米:乞讨食物,这里指求米。
杜陵:地名,位于长安附近,与杜甫有关。
长镵:长柄锄头。
黄独:一种草药。
文人:指读书人。
寒饿:寒冷和饥饿。
野蚕:野生的蚕。
天雨粟:比喻天降粮食。
圭田:贵族或官员的田地。
斛: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桂:桂枝,可入药或调味。
白玉:形容米洁白如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戏和于寺丞乞王醇老米》。诗中,诗人以诙谐的口吻描绘了一位老者等待朝廷征召的困顿生活,他在长安街头多年求取米粮,形象生动。接着,诗人提及杜陵(汉宣帝陵)附近的白头老人,在贫困中挖掘草根度日,暗示文人的艰辛处境。诗人感慨文人自古以来就常受饥饿之苦,期待着像野蚕结茧、天降粮食那样的奇迹发生。

然而,现实中王家的田地虽然丰收,但于家却只能买不起桂实,炊煮粗食。通过对比,诗人揭示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独特,此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

猩毛束笔鱼网纸,松柎织扇清相似。

动摇怀袖风雨来,想见僧前落松子。

张侯哦诗松韵寒,六月火云蒸肉山。

持赠小君聊一笑,不须射雉彀黄间。

形式: 古风

戏和答禽语

南村北村雨一犁,新妇饷姑翁哺儿。

田中啼鸟自四时,催人脱裤著新衣。

著新替旧亦不恶,去年租重无裤著。

形式: 古风

戏咏子舟画两竹两鸲鹆

风晴日暖摇双竹,竹间相语两鸲鹆。

鸲鹆之肉不可肴,人生不材果为福。

子舟之笔利如锥,千变万化皆天机。

未知笔下鸲鹆语,何似梦中胡蝶飞。

形式: 古风

寄越园

北地花为风雪欺,令人感叹向阳枝。

盆梅未有凌寒格,恐负西湖处士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