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三首(其三)

杞人岂其愚,天坠亦时有。

或言天无坠,有坠坠当久。

或言数苟及,死亡十而九。

相牵入黄垆,谁复论好丑。

眼见女娲氏,炼石补柱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一贯所作的《偶成三首》之三。诗中以“杞人忧天”的典故开篇,引出对天塌地陷现象的探讨与思考。诗人通过假设性的对话,表达了对命运、生死、自然规律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深刻反思。

“杞人岂其愚,天坠亦时有。” 开篇即以“杞人忧天”的故事为引子,提出疑问:难道担忧天会塌下来的人是愚蠢的吗?事实上,天塌地陷并非不可能之事。接着,诗人引入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来讨论这一问题:“或言天无坠,有坠坠当久。” 有人认为天不会塌下来,但如果真的塌下来,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言数苟及,死亡十而九。” 另一派则认为,按照自然规律,大部分生命都将面临死亡的命运。

随后,诗人进一步展开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相牵入黄垆,谁复论好丑。” 在面对生死无常和自然法则的压迫下,人们相互依存,却很少有人去评判美丑。这里暗含着对人类社会中价值判断的反思,以及在面对生死大限时,人们普遍的无力感和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最后,“眼见女娲氏,炼石补柱朽。” 这一句借用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故事,暗示人类在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无助,同时也寄托了对重建与希望的渴望。女娲补天虽能暂时修复,但柱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转。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对比和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死、命运、自然规律以及人类在宇宙中位置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哲学、伦理和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

收录诗词(158)

沈一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金伯庚

问君何所挟,喜气常津津。

散帙理幽尚,斋心含道真。

云驶月华淡,江空风色匀。

虽无朋知来,亦有杯杓亲。

少与鹤背期,老得鸥性驯。

秦隋自来去,长称羲皇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神力

朔方有神力,潜与玄冥通。

小敌怯于鸡,大敌奔神龙。

绕身青赤蛇,珥践四白虹。

当其马头处,开辟无秋蓬。

不见眼际云,但闻耳后风。

胆包七尺外,精入三光中。

左右殪貙虎,奔驰竟么虫。

万方平一律,四时销五戎。

韬光淡流水,第称宝剑功。

何必麒麟画,市廛喧儿童。

但惭圯上老,逍遥游无终。

形式: 古风

新妇

种禾取其穑,种树取其植。

一日为新妇,入门耀容饰。

三日为主妇,上堂撰饮食。

从此卷长襦,当窗事机织。

贫富皆有营,埽除亦乃职。

将谐舅姑心,欲宽夫婿责。

六亲乃来誇,汝家得妇力。

宁论东西施,澹然并无色。

形式: 古风

归欤词

三家不可仕,九夷宁足居。

天意不在东,圣图将安如。

海桴驰远情,凤哀想皇初。

载䞇有濩落,驱轮竟萧疏。

暮春二三子,一笑欣归欤。

鲁女居东邻,白发不嫁人。

投以双玉环,澹如秋月新。

匪石安可转,贞心难缁磷。

不睹桃花源,弃余如参辰。

风吹玉笛来,万籁高青旻。

蓬莱亦不远,欲往无良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