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船行

海船之大如小山,挂帆直在青云间。

船头横卧曰杉板,板上尚可容人千。

我始见船颇疑怪,缘梯拾级心悬悬。

好风人众不得驶,坐待海月迎潮圆。

初行金厦犹在眼,横山一抹如云烟。

放洋渐远不可见,但见八表银波翻。

日光惨淡昼无色,夜从水底观星垣。

水天空濛只一气,我船点黑如弹丸。

清晨无风浪千尺,何况月黑风狂颠。

到此心灰万虑死,呼息莫辨人鬼关。

舟中海客坐谈笑,白发宛宛披盈肩。

自言逐伴五十载,海中往反当营田。

西穷红毛东日本,吕宋禄赖门庭前。

尸罗飞头食人秽,呵囒空际行天船。

随潮之禾本盈丈,径寸米供千人餐。

夷王好货黩无已,国中生死惟金钱。

就中最富咬?吧,楼居服食侔神仙。

利重不觉轻性命,往者十七无生旋。

我问翁今岁如许,应多阡陌横云连。

客言不幸时命乖,虽有银粟无儿孙。

前年买儿作假子,饮博百万尽弃捐。

如今身老无归处,海上风涛竟日眠。

我闻客言三叹息,世事纷纷那可极。

我今渡海胡为乎,歌成海舶泪沾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海船行》是清代诗人姚莹的作品,通过描绘航海者的艰辛与生活的苦楚,展现了海洋航行的壮阔与危险并存的景象。

开篇以“海船之大如小山”起笔,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的庞大,接着“挂帆直在青云间”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云霄般的航行场景。船头横卧的杉板,不仅承载着千人的生命,也象征着航海者面对大海的勇气与坚韧。

“我始见船颇疑怪”,诗人亲自登船体验,内心的震撼与好奇跃然纸上。“好风人众不得驶,坐待海月迎潮圆”,描绘了风平浪静时的等待与期待,以及海月与潮水相遇的美丽景象。

随着船只的远行,“金厦”、“横山”逐渐消失在视野中,取而代之的是“八表银波翻”的广阔海面。日光惨淡,夜晚则从水底观星,水天一色,船只仿佛成了微小的黑点。清晨的风浪与夜晚的狂风,都考验着航海者的生存意志。

“到此心灰万虑死,呼息莫辨人鬼关”,表达了航海者面对生死考验时的绝望与恐惧。然而,船上的海客却能谈笑自若,他们的生活经验与乐观态度令人敬佩。他们长期在海上漂泊,从西至红毛(今印尼),东至日本,甚至远达吕宋(今菲律宾),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尸罗飞头食人秽,呵囒空际行天船”,描述了航海者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与危险,包括与异族的冲突、食物的匮乏以及对生命的威胁。然而,他们依然依靠着潮汐的力量,种植着高大的作物,以微小的米粒供养千人。

“夷王好货黩无已,国中生死惟金钱”,揭示了航海者所处社会的贪婪与残酷,金钱成为了衡量生死的标准。然而,在这些航海者中,有人凭借财富与地位,过上了如同神仙般的生活。

“我问翁今岁如许,应多阡陌横云连”,诗人询问老航海者,是否看到过广阔的田地与云海相连的景象,反映了航海者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

最后,“客言不幸时命乖,虽有银粟无儿孙”,道出了航海者命运的悲凉,尽管他们拥有丰富的财富,却无法传宗接代,最终只能孤独地在海上度过余生。

“我闻客言三叹息,世事纷纷那可极”,诗人对航海者的生活表示同情与感慨,同时也反思了世事的复杂与难以理解。

“我今渡海胡为乎,歌成海舶泪沾襦”,表达了诗人自己渡海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寻找答案或是寻求解脱,而在这首诗的创作过程中,诗人的情感已经与航海者紧密相连,泪水沾湿了衣裳,体现了深沉的情感共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航海者的生活状态、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81)

姚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湾行

生平常怪方士言,蓬壶方丈瀛海间。

谓是大言诳人主,世岂真有三神山?

几年作宦来台湾,东过沧海穷烟澜。

扶桑枝红挂朝日,珊瑚树绿充庭藩。

澎湖时时出琪树,高者盈尺声璆然。

四时花橤开未歇,夏梅春桂冬桃莲。

长年暄暖无霜雪,老死不著棉裘毡。

山中之人木末处,下者亦在苍崖巅。

食无烟火况炊爨,男女赤足垂双环。

颁律不到周夏正,岂有隶首穷其年?

洪蒙以来到唐宋,不与中国人通船。

汉初尚未开闽粤,此乃荒岛盘云烟。

或者昔人偶泛海,飘风一至疑神仙。

愚民自误误世主,妄思人可寿万千。

岂知世果有此境,但无药草能朱颜。

若令皇武在今世,不待晚岁憬然翻。

我为此歌传世俗,沈迷聊破千年关。

形式: 古风

登韩氏园最高亭

三年瘴雾变朱颜,偶款柴荆欲闭关。

祗觉山川皆海外,不知身世尚人间。

秋风白卷寒沙起,落日红依估舶还。

漫拟鱼龙终变化,九重高可许跻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赠安道士(其一)

尘海千年一饷时,金丹未就鬓如丝。

欲寻旧日蓬壶侣,碧草琅玕又几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赠安道士(其二)

兰台铜柱两茫然,梦里犹闻劝学仙。

底事焚香更惆怅,飘零海外已三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