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寒冷的山村景象,透露出诗人在严酷天气中的孤独与贫困。"日暮苍山远"表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感,山色苍茫,与日落后的阴沉交织,营造出一种寂寞之情。
"天寒白屋贫"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居住条件的简陋和生活的贫困。白屋在这里不仅是简单的居所,更象征着孤独与冷清。而"柴门闻犬吠"中的柴门,是一道分隔内外世界的界限,犬吠则是唯一的声响,增添了夜晚的寂静感和诗人内心的凄凉。
最后,"风雪夜归人"勾勒出一个归来的身影,在狂风骤雪之中,诗人或许是那唯一在黑暗中前行的人。这里的"归人"不仅指物理上的归来,更可能象征着心灵的回归与寻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孤独、贫困和对温暖之地的渴望。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独上云梯入翠微,蒙蒙烟雪映岩扉。
世人知在中峰里,遥礼青山恨不归。
天书远召沧浪客,几度临岐病未能。
江海茫茫春欲遍,行人一骑发金陵。
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
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
此地常无日,青青独在阴。
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