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连台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注释

海东:东海。
排大难:史载鲁仲连性格豪爽侠义,常为人排难解忧。
古戍:古代营垒,自古以来的边防要地,指鲁连台所在地。
三秋:深秋,晚秋。
农历九月为秋季第三个月,故名。
高台:指鲁连台。
万木:成千上万棵树木。
从来:自古以来。
天下士:指天下有见识有本领的人。
布衣:平民,多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屈大均的《鲁连台》,以鲁仲连的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对隐士精神的赞美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首句“一笑无秦帝”,描绘了主人公鲁连面对权势时的超然一笑,不为秦始皇的威严所动。次句“飘然向澥东”则写出他潇洒离去,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鲁连的高尚品格,他不屑于解决世间的大难,也不追求显赫的功绩,更倾向于内心的平静与淡泊。接下来,“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通过描绘秋天的雁阵和高台上随风摇曳的树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象征着鲁连的隐逸生活。

最后两句“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点题,强调真正的英雄和贤士往往隐藏在平凡的百姓之中,他们不追求世俗的荣耀,而是坚守自己的信念,这正是对鲁连这类人格的崇高赞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鲁连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利的批判,体现了明末清初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自白下至槜李与诸子约游山阴

最恨秦淮柳,长条复短条。

秋风吹落叶,一夜别南朝。

范蠡湖边客,相将荡画桡。

言寻大禹穴,直渡浙江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人日衡阳道中

人日雪霏霏,孤舟上翠微。

帆随南岳转,雁背碧湘飞。

知己惟长剑,还家复短衣。

猿声如送客,薄暮更依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汉口

汉口清秋夜,云霞寒亦稀。

新潮随月满,落叶带萤飞。

白首难孤往,青山欲早归。

凭谁报慈母,游子有寒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淮阴侯(其一)

淮阴当未遇,一饭亦无才。

天欲王孙饿,人惭漂母哀。

钓鱼城下去,带剑市中来。

笑谓晨炊者,英雄被尔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