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水漫漫接白云,凭阑转觉兴撩人。
一川芳草青无际,数点遥峰淡不真。
烟树夕阳开画轴,风帆沙鸟伴吟身。
个中尽有闲田地,何必桃源更问津。
这首元代尹廷高的《平远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野水漫漫接白云”,展现了开阔的野外,水面与天空相接,给人以辽远之感。诗人倚靠阑干,眼前的景色激发了他的兴致。“一川芳草青无际”进一步描绘了满眼翠绿的草地延伸至远方,无边无际,充满生机。
“数点遥峰淡不真”则通过远处山峰的若隐若现,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迷离之美。夕阳西下,烟雾缭绕的树木如同画卷般展开,“烟树夕阳开画轴”,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富有艺术气息的意境。沙鸟伴着诗人的吟唱,增添了自然的和谐与动态。
最后两句“个中尽有闲田地,何必桃源更问津”,诗人表达了对眼前田园风光的喜爱,认为这里就足以让人感到悠闲自得,无需再去寻找如桃花源般的理想之地。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不详
廷高,别号六峰。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汴堤绿柳漫阑珊,公子南游久未还。
故国凄凉丹凤远,春江浩荡白鸥闲。
忽思茅屋苔痕长,愁对檐花鬓发斑。
归见江南旧耆宿,为言清梦绕嵩山。
竹舆咿?岭岖崎,三宿才方出翠微。
远水带烟争晚色,西风挟雨作寒威。
绿莎路绕黄泥坂,乌桕林藏白板扉。
屈指重阳归又近,樽前儿女笑牵衣。
斩佞当年著直声,于今翰墨哭单行。
典型尚见灵光古,德政常留钓濑清。
瓜熟东门遗世味,菊香晚节寿耆英。
愿公长作斯文主,只把湖山当□泓。
谁将铁锁截江横,怒激雷霆白昼轰。
色涌烂银明远浦,声随戍鼓上芜城。
尾闾欲泄终辞垢,沧海难量孰概盈。
休讶大云能沸鼎,乾坤气脉自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