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诚泳所作的《感寓(其八十八)》,主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反思,表达了对权力更迭与道德伦理的感慨。诗中提到周公辅佐成王,恢复了光明,自己却谦逊地退居臣位。接着提到了王莽篡位,起初只是代理,后来逐渐掌控实权。诗人感叹周公的悲剧,他虽然辅佐幼主,却因过于投入新朝建设而遭遇不幸。诗人以“赤符”象征天命,暗示周公的陨落,同时也提及了鲁国的延续,伯禽继承了鲁国的福分,使国祚绵长。
诗的结尾部分提出了一个道德问题:“流芳与遗臭,谁仁谁不仁?”这是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评价,暗示了善恶、功过之间的界限,以及对于历史人物行为后果的深思。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具有深刻的道德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