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子

荔子有佳品,乃在府城东。

我来方秀发,黄云几万重。

遥知香味色,已具碎花中。

凭栏一念足,不食意自充。

人世如梦耳,当体色即空。

谓是为真实,便可侑千钟。

谓是为非实,真饱亦何从。

虚实两无有,楼高雨濛濛。

形式: 古风

翻译

荔枝中有上等品种,位于府城的东边。
我此时正当茂盛,眼前黄云层层叠叠仿佛几万重。
远远就知道它的香气和色泽,已经在碎花中展现出来。
倚着栏杆稍作思索,心中满足无需再进食。
世间如梦幻泡影,应懂得心无挂碍,视万物为空。
若认为这是真实的,便能畅饮千杯。
若认为不真实,即使真的吃饱了又从何而来这种感觉呢。
虚与实都不存在,只留下高楼和蒙蒙细雨。

注释

佳品:上等品种。
府城东:府城东部。
方秀发:正当茂盛。
黄云:形容浓厚的尘土或雾气。
香味色:香气、色泽。
碎花:比喻荔枝的花瓣状果肉。
凭栏:倚着栏杆。
意自充:内心感到满足。
色即空:佛教观念,指一切法无自性,如梦幻泡影。
侑千钟:陪伴饮酒,千钟表示海量。
真饱:真正的心满意足。
虚实:虚幻与现实。
楼高雨濛濛:高楼之上,细雨蒙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满足的境界。开篇“荔子有佳品,乃在府城东”直接指出了主题,荔枝作为美好事物位于城市之东。紧接着“我来方秀发,黄云几万重”则描绘了一种高洁脱俗的情景,诗人到达那里时正值头发整齐的时刻,而黄色的云朵层叠,如同诗人的心境一般高远。

“遥知香味色,已具碎花中”表明即便未曾亲尝荔枝,但从远处就能感受到它的香气和色泽,仿佛已经融入了那些零落的花瓣之中。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不需要实实在在地去品尝,就已经满足了内心的渴望。

“凭栏一念足,不食意自充”则更深一步地表达了诗人通过凝视就能获得满足的心境,无需实际食用。这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状态,体现了诗人对于禅理的追求和理解。

“人世如梦耳,当体色即空”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人间一切如同梦幻,一旦转瞬即逝,身体与颜色皆归于虚空。这种出世的思考,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超然态度。

“谓是为真实,便可侑千钟。谓是为非实,真饱亦何从”则是在探讨真实与否的意义,若将这种精神上的满足视作真实,那么便可以享用千钟之美;但若认为这并非真实,那么真正的心灵饱满又从何而来?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思考。

最后“虚实两无有,楼高雨濛濛”则是对前述一切的总结,无论是虚幻还是真实,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理解中,诗人站在高楼上,面对绵密的细雨,达到了心灵上的某种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荔枝的描写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于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95)

邓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朱乔年生日

三春一半入群芳,朱朱白白竞天香。

人间无处著此景,付与长庚作肺肠。

长庚乘风下天宇,明窗万卷饱今古。

笔端著处皆春容,文墨林中三角虎。

祇今声价高云烟,要辙故应岁九迁。

便当折槛追家世,与国同休亿万年。

形式: 古风

贺梁溪李先生除右府

虏兵震地喧鼙鼓,黑帜插城遍楼橹。

蔽空戈甲来如云,群盗相随剧豺虎。

胡尘漠漠四壁昏,诸将变名窜军伍。

十万兵噪龙德宫,上皇避狄几无所。

嗣君匹马诣行营,朕躬有罪非君父。

奸臣草表遽书降,身率百官先拜舞。

那知冯道冷笑渠,立晋犹存中国主。

翠华竟作沙漠行,望云顿有关河阻。

九天宫殿郁岧峣,目断离离变禾黍。

生灵日夕望中兴,犹幸君王自神武。

相公特起为苍生,下视萧曹无足数。

词议云涌纷盈庭,群策但以二三取。

老谋大节数子并,行见犁庭灭金虏。

立马常依仗下鸣,日咏杜鹃怀杜甫。

飞鸟犹尊古帝魂,激烈浩歌来义旅。

规模共佐李西平,庙貌不移旧钟簴。

形式: 古风

送丹霞

山压浓阴势欲颓,阿香推车振不开。

君来论诗风四起,挽出羲和照九垓。

别君八年惊电扫,霜髭已失童颜好。

逝者姑从造物流,吾人一笑初不老。

明朝飞锡过平津,浩歌归耕陇上云。

岩窦不应藏一滴,要须化作无边春。

形式: 古风

送吕友善

火云烧空汗如雨,江北江南俱豺虎。

君侯不顾溪山幽,鞭马一朝去莫禦。

挽君少俟秋风清,君言倚门有双亲。

千里归从綵衣舞,死生不计万钟轻。

过眼纷纷青与紫,颠倒重轻真可鄙。

凭君天上整乾坤,自古忠臣多孝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