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簪缨晓入凤池西,雨过重廊不踏泥。
禁掖英僚初拜庆,儒林旧侣许攀携。
两朝云露陪嘉宴,二纪尘埃愧旧题。
四户对开参国论,风流无复羡南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会的盛况,诗人以精美的笔触展现了当日的喜庆气氛和自己与旧友重逢的愉悦心情。
“簪缨晓入凤池西”,诗人通过对服饰装扮的细节描写,显示出参与宴会者的身份尊贵,以及早晨时分进入宴会地点的景象。凤池西,或许是宴会举行的地点,既有实指,又富于象征意味,凸显了场合的非凡。
“雨过重廊不踏泥”,则透露了宴会是在经过雨水洗礼后的清新环境中进行的。诗人没有直接描写雨后天晴,而是通过“不踏泥”来间接表达,这种手法增添了一份精致与含蓄。
“禁掖英僚初拜庆,儒林旧侣许攀携”,诗中的人物关系和互动也极为生动。禁掖,即宫廷之内;英僚,指有才华的侍从或臣子。这里写出了宴会上新旧朋友之间的喜悦与重逢,儒林旧侣则是对友人身份的一种尊称,表明他们都是文雅之士。
“两朝云露陪嘉宴,二纪尘埃愧旧题”,这里的“两朝”、“二纪”隐含了诗人的历史感和自谦。诗人可能在反思自己过往的成就与不足,以及对未来有所期待和展望。
“四户对开参国论,风流无复羡南齐”,最后一句则描绘了一种高朋满座、交流思想的盛况。四户对开,或许是宴会的场所布置,使得参与者能够自由交谈;而“风流无复羡南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文化艺术风气的赞赏,以及与历史上的繁华时期相比,现今亦不遑多让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和对氛围的深刻把握,展现了一场充满欢乐、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宴会场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个人的情感波动与历史思考。
不详
江淮罢郡许归朝,台阁重来鬓渐凋。
内禁群英容接武,西枢元弼记尝僚。
当年已绝坐中礼,此日犹蒙客右招。
衰病无堪还自慰,交游相继上层霄。
却到深山岁已残,西风连日作晴寒。
尘埃季子貂皮敝,憔悴休文革带宽。
往复七旬人意怠,崎岖千险马行难。
三关犹有燕山隔,安得陵空纵羽翰。
寄委频承宠,经营未尽才。
方从舆轿去,忽逐逝川回。
返葬京阡远,遗思粤俗哀。
人知有馀德,嗣子蹑兰台。
清白家传业,中和吏向风。
一门台阁仕,入使弟兄同。
谳议民无讼,均输国不空。
职劳终损寿,勤事有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