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的《寄送何卜熙同年由镇江教授之任国子》。诗中描绘了与友人何卜熙三年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新职位的祝福和期待。
首联“三载同看上苑花,羡君宦况带烟霞”,诗人回忆起与何卜熙共度的三年时光,一同欣赏京城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踏上仕途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友人仕途如同烟霞般飘渺而美好。
颔联“东方已待金门诏,董相还披绛帐纱”,运用典故,东方象征着朝廷,金门诏指朝廷的任命,董相则暗指汉代的董仲舒,绛帐纱则是形容教授讲学的场景。这两句表达了对何卜熙即将得到朝廷重用,成为教授的期待和祝福。
颈联“六馆秋清悬授简,中泠雨歇忆煎茶”,六馆可能是指古代的图书馆或学术机构,中泠则是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友人所在之地。这两句既描绘了友人在学术环境中的清静与专注,也通过煎茶的细节,展现了友情的温馨与回忆。
尾联“相闻敢忘弹冠意,暂借衡门傲岁华”,“弹冠”原指弹去冠上的尘土,后比喻官场得意,此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程似锦的期许。“衡门”则是简陋的住宅,这里可能是诗人自谦,表示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保持高洁的品格,与友人共享岁月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友人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雅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