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陈瑶光李伯跻先生招游青云山

滟滟春波夹碧峰,佳时不负载郫筒。

全堤翠湿松围老,二月寒轻柳带松。

舒眺莫生今昔感,遨游同寄水云踪。

归筇避却从桥险,一任江声送小?。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仲春时节,陈瑶光与李伯跻两位先生邀请诗人罗锜一同游览青云山的场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景,通过“滟滟春波”、“碧峰”、“翠湿松”、“寒轻柳”等意象,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清新脱俗的画面。

首联“滟滟春波夹碧峰,佳时不负载郫筒”,开篇即点明了春日游览的主题,春水荡漾,碧峰环绕,正是出游的好时机,诗人乘坐着载有郫筒的小舟,享受着春日的美好时光。

颔联“全堤翠湿松围老,二月寒轻柳带松”,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色。堤岸两旁,松树苍翠欲滴,仿佛被春雨浸润,显得更加茂盛;而二月的寒气虽轻,但柳枝却已抽出嫩绿的新芽,与松树相映成趣。

颈联“舒眺莫生今昔感,遨游同寄水云踪”,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与友人一同畅游于山水之间,寄托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归筇避却从桥险,一任江声送小?”,则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情景。他手持竹杖,避开险峻的桥梁,让江水的声音陪伴自己回到家中。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简单、平和态度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游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3)

罗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家敬叔至值雨

不共佳游亦有时,掀髯一见若新知。

清斋只剪园中甲,凉荫如添户外枝。

冒雨正思巾折角,避人非为酒攒眉。

相留直待收残霭,出听流声满涧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苏未人家仲冉至

同上兰舟问小亭,石湖秋水共神形。

山馀邃古惊人朴,路入花源见户扃。

疏菊经霜颜露赭,新梅需雪蕊含青。

藏无万卷兼鱼麦,一片归帆亦暂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閒咏四首(其一)

地僻客过少,林深有鸟喧。

坐来生逸兴,明月对孤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

閒咏四首(其二)

小屋团芳树,片心閒对云。

年来事事拙,烧烛检残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