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介休县过义棠宿灵石途中即事(其四)

野舟不系缆,疏柳覆清津。

穴处人家惯,宛然葛天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质朴的画面。"野舟不系缆"写出了船儿随意停泊在野外,没有系缆绳,显示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疏柳覆清津"则描绘了河边稀疏的柳树轻轻覆盖着清澈的渡口,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穴处人家惯"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特色,人们习惯于居住在简陋的洞穴或土屋中,反映出古代农村的简朴和自然。"宛然葛天民"引用了《庄子》中的典故,"葛天民"指的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生活在无拘无束、淳朴自然环境中的人民,诗人以此表达对这种原始、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原始之美,以及诗人对理想化生活的理想寄托。

收录诗词(8)

张仁黼(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发介休县过义棠宿灵石途中即事(其五)

急湍■颓岸,峭壁冱寒云。径仄予怀坦,王尊志不纷。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

发介休县过义棠宿灵石途中即事(其六)

灵石浮水上,扣之出金声。

虫篆谁能识,苍茫吊古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感事述怀步漫堂韵

乳哺请看檞上鸦,萧然两鬓雪霜加。

展书心似盈蹊草,作字瞳如隔镜花。

身世冥冥纷去雁,官私苦苦辨鸣蛙。

闲窗搓手浑忙甚,不是诗筒是画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至苏门山下百泉静乐园

岁岁乡园惭阔别,今朝旧地访苏门。

四围山色松边路,百道泉声竹里村。

胜会厨刚荐樱笋,丰年社喜足鸡豚。

嗟予又逐红尘去,安得坡翁钓石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