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白云山人夜坐山人将归天台即席赋此送之

桫椤树头月皎皎,共坐论诗天欲晓。

大星飞落沧江前,小虫啼遍墙根草。

我爱高人白云姿,对客长赋白云辞。

漫游群仙白银阙,拾得碧海珊瑚枝。

又载云軿下尘世,凉飙微动青霞袂。

一声铁笛彻长霄,鸾凤和鸣满云际。

高人读律仍读书,白头在堂辞我归。

殷勤綵服寿春酒,江城八月秋晖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子贤的《与白云山人夜坐山人将归天台即席赋此送之》,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夜坐山中,共赏明月,论诗至天明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友情之深。

“桫椤树头月皎皎”,开篇以桫椤树为背景,月光皎洁,营造出静谧而清幽的夜晚氛围。“共坐论诗天欲晓”,两人相对而坐,谈论诗歌直至天色将明,表现了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

“大星飞落沧江前,小虫啼遍墙根草”,夜空中的大星仿佛从远处的江面落下,小虫在墙角低吟,动静结合,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感。这一句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我爱高人白云姿,对客长赋白云辞”,诗人表达了对高雅之人的喜爱,愿意像白云般自由自在,对客人赋诗表达敬意。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漫游群仙白银阙,拾得碧海珊瑚枝”,诗人想象自己游历仙境,收集珍贵的珊瑚枝,象征着追求精神世界的美好与丰富。

“又载云軿下尘世,凉飙微动青霞袂”,诗人乘坐云车返回人间,微风吹动着青霞般的衣袖,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回归,也暗示了心灵的超脱与自由。

“一声铁笛彻长霄,鸾凤和鸣满云际”,诗人吹响铁笛,声音穿透云霄,鸾凤应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象征着心灵的共鸣与和谐。

“高人读律仍读书,白头在堂辞我归”,高人不仅遵循律法,还继续读书学习,即使年老也要离开,回到自己的家中,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家庭的眷恋。

“殷勤綵服寿春酒,江城八月秋晖晖”,诗人以彩服盛装,为友人准备寿春酒,庆祝其归家,江城的八月秋日阳光明媚,充满了温暖与喜悦。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自然美、理想人格和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12)

子贤(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文中上人题唐子华画

□□潮生白,烟钟树杪撞。

渔舟浮个个,沙鸟去双双。

野旷□□此,天青月堕江。

看图思长史,独倚暮楼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题绿筠楼

绿筠楼外玉参差,坐爱棱栾晓雾霏。

五色云开丹凤下,九天风动翠蛟飞。

江波渺渺湘妃泣,羽旆娟娟帝子归。

我为玉人歌此曲,山城秋日净晖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华项云游江西

日照香炉缥缈峰,半天万仞金芙蓉。

上盘剑气干星极,下有隐士巢云松。

澄潭湛湛龙归钵,细草青青鹿养茸。

好去海东诗画客,采兰江口听烟钟。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拟铁笛先生游虎丘得开字韵

九月九日天无雨,携妓游山亦快哉。

铁笛一声厓石裂,银门多为菊花开。

空池剑气干丹极,古寺芙蓉照紫苔。

爱杀月明江路静,画船箫鼓缓歌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