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子贤的《与白云山人夜坐山人将归天台即席赋此送之》,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夜坐山中,共赏明月,论诗至天明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友情之深。
“桫椤树头月皎皎”,开篇以桫椤树为背景,月光皎洁,营造出静谧而清幽的夜晚氛围。“共坐论诗天欲晓”,两人相对而坐,谈论诗歌直至天色将明,表现了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
“大星飞落沧江前,小虫啼遍墙根草”,夜空中的大星仿佛从远处的江面落下,小虫在墙角低吟,动静结合,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感。这一句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我爱高人白云姿,对客长赋白云辞”,诗人表达了对高雅之人的喜爱,愿意像白云般自由自在,对客人赋诗表达敬意。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漫游群仙白银阙,拾得碧海珊瑚枝”,诗人想象自己游历仙境,收集珍贵的珊瑚枝,象征着追求精神世界的美好与丰富。
“又载云軿下尘世,凉飙微动青霞袂”,诗人乘坐云车返回人间,微风吹动着青霞般的衣袖,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回归,也暗示了心灵的超脱与自由。
“一声铁笛彻长霄,鸾凤和鸣满云际”,诗人吹响铁笛,声音穿透云霄,鸾凤应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象征着心灵的共鸣与和谐。
“高人读律仍读书,白头在堂辞我归”,高人不仅遵循律法,还继续读书学习,即使年老也要离开,回到自己的家中,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家庭的眷恋。
“殷勤綵服寿春酒,江城八月秋晖晖”,诗人以彩服盛装,为友人准备寿春酒,庆祝其归家,江城的八月秋日阳光明媚,充满了温暖与喜悦。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自然美、理想人格和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