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钟山大爱敬寺诗

曰予受尘缚,未得留盖缠。

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

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

生住无停相,刹那即徂迁。

叹逝此悠稔,交臂乃奢年。

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

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

道心理归终,信首故宜先。

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

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

棱层叠嶂远,迤逦隥道悬。

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

飞鸟发差池,出云去连绵。

落英分绮色,坠露散珠圆。当道兰?靡,临阶竹便娟。

幽谷响嘤嘤,石濑鸣溅溅。

萝短未中揽,葛嫩不任牵。

攀缘傍玉涧,褰陟度金泉。

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慧居超七净,梵住逾八禅。

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

正趣果上果,归依天中天。

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

何待空同右,岂羡汾阳前。

以我初觉意,贻尔后来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萧衍的作品,名为《游钟山大爱敬寺诗》。诗中融合了佛教的思想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首句“曰予受尘缚,未得留盖缠”暗示了人世间的烦恼与束缚,以及对永恒安宁境界的向往。接下来的“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则是佛教中的概念,指的是生死轮回中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和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以及这些众生的生命状态如同长夜一般漫长。

“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智有限,难以掌握佛法深义的自谦之情。紧接着,“生住无停相,刹那即徂迁”则指出了生命无常,时间流逝迅速,如同刹那(极短的时间单位)一般迅速过去。

诗中还通过“叹逝此悠稔,交臂乃奢年”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珍惜时光之情。然而,“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则是指出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中,不可挽留。

接下来的“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具体描绘了人生中的痛苦和烦恼,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心煎熬。诗人通过这些形象强调了出离烦恼的必要。

“道心理归终,信首故宜先”表达了对佛法的信仰以及回归本心的决心。而“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则是指向往和寻找那些能够引导自己走向正道的朋友和因缘。

诗中还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棱层叠嶂远,迤逦隥道悬”等,这些景物不仅展示了钟山的壮丽,更象征着心灵的清净和精神的修养。

最后,“慧居超七净,梵住逾八禅”表达了对高级别佛法境界的向往,而“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则是诗人在达到了一定的修为之后,对佛法的尊敬之情和内心的平静。全诗以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等佛教术语结尾,表达了对佛法深信不疑,以及求得解脱的心愿。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佛学思想,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宁静,是一篇集哲理思考与艺术表现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93)

萧衍(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练儿。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南梁建立。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 字:叔达
  • 籍贯: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
  • 生卒年:464年-549年

相关古诗词

登北顾楼诗

歇驾止行警,回舆暂游识。

清道巡丘壑,缓步肆登陟。

雁行上差池,羊肠转相逼。

历览穷天步,矖瞩尽地域。

南城连地险,北顾临水侧。

深潭下无底,高岸长不测。

旧屿石若构,新洲花如织。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诗

问我去何节,光风正悠悠。

兰华时未晏,举袂徒离忧。

缓客承别酒,鸣琴和好仇。

清宵一已曙,藐尔泛长洲。

眷言无歇绪,深情附还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答萧琛诗

虽云早契阔,乃自非同志。

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紫兰始萌诗

种兰玉台下,气暖兰始萌。

芬芳与时发,婉转迎节生。

独使金翠娇,偏动红绮情。

二游何足坏,一顾非倾城。

羞将苓芝侣,岂畏鶗鴂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