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并州大资政郑侍郎秋晚书事

太原兵重压强胡,莫对秋风忆鲙鲈。

万里天声扬紫塞,十年人望在黄枢。

定应松柏心无改,自信云龙道不孤。

应笑病夫何所补,独能安坐养桑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太原的军队威势强大,压制着强悍的胡虏,不要对着秋风怀念鲈鱼故乡。
广阔的边疆回荡着皇帝的威严之声,十年来百姓的期望都寄托在中央的核心领导上。
坚定如松柏的心志不会改变,深信自己如同云龙般,道路虽然孤独却不会孤单。
应当嘲笑我这病弱之人有何作为,只能安静地坐在家中,享受晚年的宁静。

注释

太原:指太原地区,这里代指唐朝的军事力量。
强胡:指强大的外族敌人。
忆鲙鲈:用典,表达思乡之情。
紫塞:紫色边塞,代指边疆。
黄枢:黄色枢机,古代皇宫中象征中央决策的地方。
松柏:常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品质。
云龙:比喻杰出的人物或理想。
病夫:自谦之词,指诗人自己。
桑榆:晚年,引申为退休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题为《和并州大资政郑侍郎秋晚书事》。诗中表达了对边关军事形势的关注和对国家高层的信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坚韧不屈的品格以及对于老病之态的自嘲。

首句“太原兵重压强胡”,描绘了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军事力量的强大,足以压制强悍的胡虏,展现了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军事实力。次句“莫对秋风忆鲙鲈”则以秋风和鲈鱼的典故,暗示诗人虽身处边关,但并未因思乡之情而动摇,表现出其忠于职守的决心。

第三句“万里天声扬紫塞”,“万里”形容地域辽阔,“天声”象征朝廷威望,意味着国家的声威远播至边塞,显示了国家的影响力。第四句“十年人望在黄枢”,“黄枢”指宰相府,表达了人们对朝廷中枢领导层的期待和信任。

第五、六句“定应松柏心无改,自信云龙道不孤”,以松柏比喻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格,表达即使身处困境,也坚信自己的道路不会孤单,体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

最后两句“应笑病夫何所补,独能安坐养桑榆”,诗人自嘲为“病夫”,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能保持平静的心态,为国家贡献智慧,如同老树在晚年依然可以提供荫庇,寓意着虽不能直接参与前线战斗,但仍能在后方发挥余热。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边关豪情,又有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自己品格的坚守,展现了范仲淹作为文臣的担当与气节。

收录诗词(315)

范仲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字:希文
  • 生卒年:989-1052年

相关古诗词

和沈书记同访林处士

山中宰相下岩扃,静接游人笑傲行。

碧嶂浅深骄晚翠,白云舒卷看春晴。

烟潭共爱鱼方乐,樵爨谁欺雁不鸣。

莫道隐君同德少,樽前长揖圣贤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黄惣太博上知郡杜少卿

万石君贤再出麾,犹龙川上五歌时。

九重执宪清规在,十镇分忧白发知。

环禁申威星拱极,铃斋舒啸月侵帷。

金台下客思何报,愿上中和乐职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欧伯起相访

海涯牢落若为怀,惟子相过未忍回。

劲草不随风偃去,孤桐何意凤飞来。

樽藏金醴迟迟进,匣锁云和特特开。

万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携手上春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河朔吟

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从知壮士羞。

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

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

民得裤襦兵得帅,禦戎何必问严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