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春日江村即事三十首(其七)

农家月令重阴晴,每看春图记五行。

稻圃雨多嫌谷日,麦田风最怯清明。

占乌旧信江南俗,叱犊时闻谷口声。

村市朝来竞箫鼓,朱幡使者远催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江南乡村春日农事的生动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对天气变化的敏感与依赖,以及他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农事决策的传统智慧。

首句“农家月令重阴晴”,点明了农民在农事活动中对天气的重视,月令即农历月份的农事指导,阴晴则指天气状况,反映了农民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农业生产周期的深刻理解。

“每看春图记五行”则进一步说明了农民在春季开始时,会依据传统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来规划农事活动,这体现了古代农民对自然规律的朴素认识和利用。

接着,“稻圃雨多嫌谷日,麦田风最怯清明”两句,具体描述了不同作物对天气的不同需求。稻田需要适量的雨水来滋养生长,但过多的雨水可能导致谷物受损;而麦田则在清明时节最怕大风,因为此时小麦正处于关键的生长期,大风可能造成倒伏,影响收成。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对特定天气条件的敏感和对作物生长周期的精准把握。

“占乌旧信江南俗,叱犊时闻谷口声”则展示了农民在农事决策中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利用。占乌,即通过观察乌鸦的行为来预测天气或吉凶,是江南地区的一种传统习俗;叱犊,是指驱赶牛群,这里的“谷口声”可能指的是牛群在田间劳作的声音,也可能是农民在田间指导工作的声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耕文化。

最后,“村市朝来竞箫鼓,朱幡使者远催耕”描绘了春日早晨,乡村集市上热闹非凡的景象,人们吹奏着乐曲,庆祝新一年的开始,同时也有穿着红色旗帜的官员或代表,远道而来,催促农民们开始耕种,预示着新的农事活动即将展开。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农忙时节的繁忙与活力,也体现了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支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明朝江南乡村春日农事的生动画面,以及农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

收录诗词(55)

朱谋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甲寅春日江村即事三十首(其八)

一月愁霖惟伏枕,空斋破榻拥青绫。

春深垄阪难停策,晏起邻家始挂罾。

草长宜男忧未解,鸠闻逐妇恨偏增。

落花谁扫门前路,乞食遥过五老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甲寅春日江村即事三十首(其九)

绿水园亭白版扉,轮蹄出郭到应稀。

江雷乍殷龙儿长,社日初晴燕子飞。

饭熟东田观午馌,酒香西舍典春衣。

长堤何处无芳草,莫怨山中客未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甲寅春日江村即事三十首(其十)

山静江深岸拥沙,晴丝百尺袅空斜。

荒村小犬朝随汲,闲院游蜂晚报衙。

病后僧贻庐岳杖,雨前人寄幔亭茶。

竹烟新瓦南窗下,自煮洪厓石乳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甲寅春日江村即事三十首(其十一)

晚晴闲出薜萝门,江涨新添野水浑。

山映春旗沽酒市,沙埋破舫打鱼村。

楝花开后过风信,竹箨飘时带雨痕。

漂母相逢应见问,淮阴城下旧王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