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祟,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伤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文璞所作的《挽正字南仲四首》中的第三首,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诗中以“珠璧方辉耀”起笔,比喻逝者生前的才华如同明珠般光彩照人,但“菁华未寂寥”又暗示了其英年早逝,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展现。接着,“身作祟”暗指逝者之死并非自然老去,而是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诗人质疑为何会有这样的不幸。“食为妖”可能寓言了某种不幸的遭遇或疾病的折磨。
“牺象收儒庙”描绘了逝者被尊崇于学府之中,象征其学问受到后人的敬仰。“箫笳咽市桥”则通过乐器的哀音,渲染出城市街头的凄凉氛围,寄托了人们对故人的怀念和哀思。
最后两句“伤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以“纱帽”代指官员的服饰,表达出诗人自身的哀伤和对逝者官位的惋惜。而“三径雨潇潇”则以雨声衬托出环境的寂静和内心的孤寂,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思。整体上,这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悲凉的挽诗。
不详
卷舌空沉彩,芸香亦蠹贤。
几时噫凤沼,一旦感龙泉。
远播雕题外,高垂若木边。
煎胶嗟不及,遗碣暝台悬。
千古应无恨,诸公竟不能。
要令参溟涬,端合罢飞腾。
白草伤麟野,苍山下马陵。
有儿持手泽,泪落照书灯。
偶向花边立,悬知病已瘳。
小山今夜月,团树满庭秋。
清露沾丛底,斜河在上头。
须臾香更好,还与碧云浮。
方坐爱蠲洁,俯窥为回萦。
汲汲雨露泽,悠悠江海情。
引之灌蔬圃,亦足发光晶。
陶然未须去,于焉潜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