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末金初时期宇文虚中的作品,《上乌林天使三首》之三。宇文虚中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转折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当时初结两朝欢”,开篇即点明了历史的交汇点,两朝的友好关系刚刚建立,充满了希望与和谐。然而,“曾见军前捧血槃”一句,却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曾经在战场上,有人为了捍卫这份和平,不惜牺牲生命,捧着血盘,象征着战争的代价与牺牲。
“本为万年依荫厚,那知一日遽盟寒。”这两句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渴望,同时也对盟约突然破裂感到震惊和无奈。原本以为可以长久维持的和平,却在一夜之间变得寒冷,暗示了政治局势的瞬息万变。
“羊牵已作俘囚献,鱼漏终期网罟宽。”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比作羊,被牵着成为俘虏,象征着个体在大势面前的无力与牺牲;同时,也暗示了某些人或群体的处境,如同落入了无法逃脱的网罟之中。这反映了社会结构的不公与压迫。
“幸有故人知底蕴,下臣获考敢谋安。”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忠诚与友谊的珍视,即使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仍有人能够理解彼此的苦衷,寻求安全之道。作为臣子,宇文虚中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希望能够通过智慧与努力,为国家与人民谋取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历史转折点上的复杂情感与无奈,以及在权力更迭与战争阴影下的个体命运。宇文虚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对命运的反思,以及对忠诚与友谊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