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湖晚坐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湖水明净只觉眼前湖面一片明澈,视觉阔原远,可以把荒芜的徐州城当作山林隐居。
青翠的树林仿佛与含着无限深意,悠然自得的白鸟安享几多悠闲。
我这老病之身已在家赋闲,一生诗名成于苏门诸士之间。
此时,我的目光随归雁而消尽才收回,还仍痴痴地坐等暮鸦飞还。

注释

后湖:在诗人老家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瀛奎律髓》题作“后湖晚出”。
净:指湖水清。
明眼:因湖水明净而觉眼前湖面一片明澈。
城荒:指徐州城荒芜。
此句言权且把徐州荒城当山林隐居。
青林:青翠的树林。
余闲:闲情逸致。
身致:致身于。
江湖:指隐士居住之处。
伯季:古人以伯仲叔季作为兄弟排行的顺序。
该句言文名成于苏门诸士之间。
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故言伯季间,喻相差很小,难分优劣。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mù)鸦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后湖晚坐》,描绘了后湖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象。首句“水净偏明眼”写湖水清澈见底,如同镜子般明亮,映照出诗人的眼眸,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澄明。次句“城荒可当山”则以荒废的城池代替真实的山峦,形象地表现出环境的寂寥和辽阔。

第三句“青林无限意”通过描绘青翠的树林,传达出无尽的生机与深远的意境,暗示诗人在此处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味。第四句“白鸟有馀闲”进一步描绘了湖边悠闲自在的白鸟,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和谐。

第五、六句“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在名利之间淡泊自守的心境。最后两句“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诗人将自己的视线与归雁相随,直到它们消失在天际,自己则静坐湖畔,期待着暮色中乌鸦归巢,寓言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节奏的顺应。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借后湖的宁静和自然之景,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自然的心境,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吕吉父使君生日

司漏凌晨报晓签,曈曈赫日上重檐。

良辰也应纯乾策,吉梦先符太卜占。

棣萼同时升紫禁,棠阴由此驻彤襜。

一杯欲助邦人祷,愿借黄堂寿斝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早春

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

冰开还旧渌,鱼喜跃脩鳞。

柳及年年发,愁随日日新。

老怀吾自异,不是故违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早起

邻鸡接响作三鸣,残点连声杀五更。

寒气挟霜侵败絮,宾鸿将子度微明。

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

翰墨日疏身日远,世间安得尚虚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杂题(其二)

泥雪才通脚,烟云复结阴。

迟留随处处,帘幕静沉沉。

去雁怀归意,来禽欲好音。

稍宽沟壑辱,不惮二毛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