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诗文出自宋代诗人对祀祚德庙中彊济公位的颂扬之作,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对于忠义之士的崇敬和记念。全诗通过四句,勾勒出了一个以身保护孤弱、如同父母般抚养后辈的形象,并强调了这样的德行不仅在当时得到认可,更是能够流传后世,被人们所崇敬。
"以身托孤,实惟死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彊济公那种为了朋友和正义可以牺牲生命的精神态度给予极高评价,这种精神在古代被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
"抚妪长之,若父若母。" 这里的“妪”指的是年幼者或孤儿,“长”则表示抚养、照顾。这两句强调了彊济公不仅是勇于牺牲自己的人,更是一个充满慈爱之心,对待弱小如同父母般的角色。
"潜授于韩,克兴厥后。" “潜授”意味着私下传授,而“克兴”则指的是功业的成功和发展。这两句表达了彊济公不仅在生前有所作为,而且他的精神和教导会被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崇庙以献,德侈报厚。" 这里“崇庙”是指建立祠庙来祭祀彊济公,“德侈报厚”则意味着彊济公的美德深远而不竭,为后世所景仰,并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感激和纪念。
整首诗体现了古人对于英雄忠义之士的崇敬,以及他们希望将这些正面价值传承下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