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琶洲寺访徐铎愚不遇

辍棹琶洲寺,洲边访隐沦。

相闻老词客,一去动经春。

鹤并云心远,鸥兼野色匀。

明朝洞天上,高咏与谁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泊舟琶洲寺,寻访隐士徐铎愚未遇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辍棹琶洲寺”,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停船于琶洲寺旁的情景,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接着,“洲边访隐沦”进一步点明了诗人的目的——探访一位隐居的词人。然而,“相闻老词客,一去动经春”两句却透露出访者与被访者的距离感,以及时间的流逝,似乎预示着这次探访可能不会如愿以偿。

“鹤并云心远,鸥兼野色匀”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通过鹤与云、鸥与野色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意境。鹤与云象征着高洁与超凡脱俗,鸥与野色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共同构成了一幅淡雅而深远的画面。

最后,“明朝洞天上,高咏与谁人”表达了诗人在次日将前往洞天(传说中的仙境)继续寻找知音的愿望。这里的“高咏”不仅指吟诵诗歌,更蕴含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真挚友谊的渴望。然而,面对未知的旅程和可能的孤独,诗人的内心既有期待也有淡淡的忧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罗浮怀旧隐

罗浮殊有情,久别若平生。

知我旧宾主,隔江遥送迎。

片云开石洞,高鹤下朱明。

是处有人在,半空闻笑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舟次明月寺访远律师不遇闻师同日至大通也

昨夜见明月,所思疑在中。

今来明月寺,不与见时同。

一室宾亦主,片云西复东。

愿留烟雨宿,待我转飞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借庵即事(其一)

蒲团生两翼,飞出水云中。

水浅难留月,云行不待风。

亦知非久住,暂得免雷同。

翘首家山路,洞门东复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借庵即事(其二)

自古能閒少,求閒未易閒。

被人知住处,移屋入深山。

黄叶随流去,桃花送客还。

至今成口实,陈迹待谁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