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旧写真图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

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

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

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

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容貌变化的深刻感慨。诗人通过比较十年前后的形象,抒发了对衰老和生命短暂的感悟。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这两句从外表描绘出诗人的衰老,从年轻时的英俊到中年后的沧桑,反映了时间对人生容颜的无情刻画。

"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这两句通过比较,强调了十年来自己的衰老以及与世间共同承受的苦难,突出了时间带来的变化是无法挽回的。

"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 这句诗表达了对自身过去与现在形象之间的沉默对视,借用“如弟对老兄”的比喻,传达了一种自我之间的亲情和对话。

"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这两句则表达了即便是别人看到,也会感慨平生的无常,而羲和(古代天文官员)所象征的时间流逝,更是不以个人的衰老而有所停留。

"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最后两句则是在表达尽管身体随着日月而衰老本是自然之事,但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在“凌烟阁”这样的高处留下自己的功绩与名字。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价值的追求,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力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不朽之名的渴望和遗憾。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题玉泉寺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

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

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

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龙门堰西涧

东岸菊丛西岸柳,柳阴烟合菊花开。

一条秋水琉璃色,阔狭才容小舫回。

除却悠悠白少傅,何人解入此中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题西亭

朝亦视簿书,暮亦视簿书。

簿书视未竟,蟋蟀鸣座隅。

始觉芳岁晚,复嗟尘务拘。

西园景多暇,可以少踌躇。

池鸟澹容与,桥柳高扶疏。

烟蔓袅青薜,水花披白蕖。

何人造兹亭,华敞绰有馀。

四檐轩鸟翅,复屋罗蜘蛛。直廊抵曲房,?窱深且虚。

修竹夹左右,清风来徐徐。

此宜宴佳宾,鼓瑟吹笙竽。

荒淫即不可,废旷将何如。

幸有酒与乐,及时欢且娱。

忽其解郡印,他人来此居。

形式: 古风

题杨颖士西亭

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形式: 古风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