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结束何妨早,将行四顾频。
山前犹见月,陌上未逢人。
远树动宿鸟,危桥怯病身。
渐明恒自慰,应免复迷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行走者的独特体验。诗人捕捉到了黎明前的那一份静谧与孤独,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早晨的宁静美丽以及行者内心世界的独白。
“请鉴赏下面的中国古诗”之后,直接开始分析:“‘结束何妨早,将行四顾频’表明诗人在清晨即将出发,频繁地四处观望,似乎在寻找什么,或是对即将离开的环境有所留恋。”
“山前犹见月,陌上未逢人。”这一句通过山前的残月和路上的寂静,传达了早晨的宁静与诗人的孤独感。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反映出诗人对清晨美好时光的独特感受。
“远树动宿鸟,危桥怯病身。”这里,远处树木中唧唷的鸟鸣声和行者在摇摇欲坠的危桥上步履蹒跚的小心翼翼,都在传递着一种不安与恐惧的情绪。同时,这些细节也丰富了早晨的生态画面,突出了环境与生命之间微妙的关系。
“渐明恒自慰,应免复迷津。”随着天色渐渐亮起,诗人开始安慰自己,期望能够避免再次迷失方向。这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期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未来的某种期许和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早晨景象的精细描绘,展示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它不仅描画出自然之美,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篇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不详
江南近腊时,已亚雪中枝。
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
人情皆共惜,天意欲教迟。
莫讶无浓艳,芳筵正好吹。
尘事何年解客嘲,十年容易到三茅。
长思碧洞云窗下,曾借黄庭雪夜抄。
丹桂有心凭至论,五峰无信问深交。
杏坛仙侣应相笑,只为浮名未肯抛。
独背焦桐访洞天,暂攀灵迹弃尘缘。
深逢野草皆疑药,静见樵人恐是仙。
翠木入云空自老,古碑横水莫知年。
可怜幽景堪长往,一任人间岁月迁。
笙歌欢罢散离筵,水色朦胧蘸宿烟。
山响疏钟何处寺,火光收钓下滩船。
微云过岛侵微月,古岸平江浸远天。
归梦已阑风色动,孤帆仍要住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