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题汲古阁》,是清代诗人冯班所作。通过“题汲古阁”这一标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文献和知识的渴求与敬仰之情。诗中的“汲古阁”可能象征着一个藏书丰富、充满历史智慧的地方。
首句“谁言乏修绠”,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获取知识途径的思考,暗示了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或障碍,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接下来的“试向阁中看”,则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那个充满知识的场所——汲古阁。
“日照锦幖色,风吹云气干。”这两句描绘了汲古阁内外的景象,阳光照耀下,仿佛连锦缎般的藏书都散发出独特的光彩;微风拂过,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书籍的墨香。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环境的美好,更寓意着知识的珍贵与魅力。
“骊龙探亦易,蝌蚪识应难。”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骊龙探珠比喻获取知识的容易,而蝌蚪识字则比喻学习的艰难。这两句话对比鲜明,既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了学习过程中的挑战与不易。
最后,“自恨年华晚,时来但倚栏。”诗人感叹自己年华已逝,未能早些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只能在闲暇之时倚靠栏杆,遥想那些年轻时的求知时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能尽早追寻知识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年轻时未能充分利用时间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