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暇时漫步于自家小园的情景,通过对园中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喜爱。
首句“屋后园亭僻”点明了园地的位置,远离喧嚣,隐匿于静谧之中。接着,“乘閒辄一临”表达了诗人利用空闲时间前来欣赏园中景色的悠闲心境。
“看山聊当画,种树久成阴”两句,诗人将眼前的山景比作画卷,而经过长时间种植的树木已形成一片浓荫,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园中的自然风光。
“高下蔬千本,稀疏竹半林”则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植物景观,高低错落的蔬菜与稀疏分布的竹林,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最后,“盆池有拳石,蜗蚀藓还侵”以盆池中的石头和青苔作为收尾,不仅增添了园景的生动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以及时间的流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闲适状态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画面感,是明代文人园居生活的艺术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