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函可在乙未年生日时所作的四首诗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句“是我何妨白昼过”,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似乎在说,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不必过于计较。接着,“匝天花雨亦蹉跎”一句,诗人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比作天降花雨,看似美丽却也稍纵即逝,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江河易返春无脚,乌鹊难飞雉有罗”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江河比喻为时间的流逝,春日比喻为生命的美好,而“无脚”、“难飞”则表达了时间的不可逆和生命的有限。同时,“雉有罗”暗喻了世间的束缚与困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努力烟云兼短褐,关心天地况长戈”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烟云和短褐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平凡,而天地长戈则代表了广阔的世界和可能面临的挑战。这两句既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又蕴含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
最后一句“亦知自古林林恨,一一酬他泪点多”,诗人回顾历史,认识到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各种各样的遗憾和痛苦,这些情感往往伴随着泪水。这句话既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共通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人生苦乐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