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若虚

书生胸次傥无奇,读尽群书未免痴。

学似雕龙宜独步,才非天马敢争驰。

青编谩费千章纸,白发愁梳满面丝。

愧乏银钩酬雅贶,含毫徒作画沙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名为《和曾若虚》。诗中以书生自喻,表达了对学问追求的深刻思考与自我反省。

首联“书生胸次傥无奇,读尽群书未免痴”,开篇即点明了书生在知识海洋中的探索与困惑。书生虽饱读诗书,但内心深处是否真正有所领悟,是否能跳出书本的束缚,形成独特的见解,这是一大疑问。这里的“未免痴”并非贬义,而是指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可能陷入了一种盲目或机械的学习状态,缺乏真正的思考与创新。

颔联“学似雕龙宜独步,才非天马敢争驰”,进一步阐述了学习与才能的关系。将学习比作雕龙,强调了学习过程的精细与独特性,需要独立思考,走出自己的道路。而“才非天马敢争驰”则暗示了即使有才华,也不应盲目追求速度与名利,而应稳扎稳打,保持谦逊与谨慎。

颈联“青编谩费千章纸,白发愁梳满面丝”,通过描述读书的艰辛与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读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最终收获如何,却难以预料。同时,随着年岁的增长,面对生活的压力与挑战,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也日益增加。

尾联“愧乏银钩酬雅贶,含毫徒作画沙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达到理想境界的自责与反思。虽然心中充满对高雅赠予的感激之情,但却无法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只能在纸上空想,徒增遗憾。这一句既是对自身能力的谦逊评价,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努力的方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生求学经历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知识、才华、时间与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自我反省。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次曾英发

人物风流东晋时,吾家王椽本非痴。

见君自少能多学,厥闻如今已四驰。

但有香粳炊白玉,不须高马鞚青丝。

西邻密度墙头酒,日望扁舟慰所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萧明强追和芙蓉庵

茅斋深倚五云间,忽有高人夜扣关。

挥麈风雷坐倾倒,开帘水竹自幽闲。

天寒已放龙蛇蛰,棋罢那知岁月残。

兵革未闻消息好,且来拄颊看西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周秀实过草堂夜话

舍北云生天一隅,短檠细雨夜窗虚。

铜炉瀹茗助清冷,玉麈论文愧阔疏。

落齿驹儿应有种,秃毫锥子尚中书。

山城忽遇高轩过,不避席门江上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裴主簿栽花

晓檐风雪压前墀,勒住群花未出奇。

顿觉寒厅有春色,雅宜破屋咏新诗。

朱帘不捲门长静,红药微开蝶便知。

独酌莫邀天上月,恐招恶客影相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