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湘江烟雨》由明代诗人吕渊所作,描绘了一幅湘江两岸烟雨迷蒙、景色如画的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
首句“潇湘两岸树模糊”,以“模糊”二字描绘出湘江两岸树木在烟雨中的朦胧景象,营造出一种隐约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烟雨霏微似画图”一句,将眼前的景象比作一幅精美的画卷,赞美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和谐。
“鸿雁影斜风正急,鹧鸪声断日将晡”两句,通过鸿雁与鹧鸪这两种常见于水乡的鸟类,以及急风与夕阳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动态美和时间的流逝感。鸿雁斜影,似乎在风中挣扎,而鹧鸪的叫声则在黄昏时分渐渐消失,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帆从青草湖边落,酒向黄陵庙下沽”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江面与庙宇,通过“帆落”与“酒沽”的活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可能在旅途中寻求慰藉的情境。青草湖边的帆船与黄陵庙下的酒肆,构成了诗人情感寄托的两个重要地点。
最后,“无限凄凉禁不得,几回回首望神都”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难以抑制的复杂心情。这里的“神都”可能指的是京城或其他重要的城市,诗人或许在旅途中远离家乡,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知世界的忧虑。这两句诗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整体而言,《湘江烟雨》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并展现了湘江两岸烟雨迷蒙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在此情境下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