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诗十首(其二)

邯郸得和璧,居然启秦衅。

宦者荐舍人,持献蹈白刃。

却立竟不前,睨柱久不瞬。

彼负连城约,我以空手进。

明月藏在怀,飘风归何迅。

崤函百万师,敢夺匹夫信。

始著章台名,终善渑池傧。

鼓瑟不能辞,击缶强相引。

一人气奋扬,一国威自振。

犬子成都生,矢心良慕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览古诗十首(其二)》描绘了一段战国时期的故事。诗中通过"邯郸得和璧"的典故,暗示了赵国献出和氏璧给秦国,引发了秦赵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开启了一场外交危机。"宦者荐舍人"点出舍人为保国家利益,勇敢地面对秦廷的威胁,"持献蹈白刃"形象地刻画了舍人的决绝与勇气。

"却立竟不前,睨柱久不瞬"展现了舍人坚定的立场和毫不畏惧的眼神,即使面对死亡也不退缩。"彼负连城约"暗指秦国背弃了交换和平的承诺,"我以空手进"则凸显了赵国的无私与诚信。"明月藏在怀,飘风归何迅"运用比喻,表达了局势的急转直下。

接下来,诗人提及崤函之战,秦军的强大与赵国舍人的忠诚形成鲜明对比,"敢夺匹夫信"赞扬了舍人的坚韧精神。"始著章台名,终善渑池傧"则提到了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的出色表现,化解了危机。"鼓瑟不能辞,击缶强相引"再次强调了舍人的智勇双全。

最后,诗人以个人情感收束,"一人气奋扬,一国威自振"赞美舍人的英勇行为对国家士气的提振,"犬子成都生,矢心良慕蕳"表达了后世子孙对这位无畏英雄的敬仰和效仿。整体上,这首诗赞扬了古代忠臣的英勇与智谋,以及他们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收录诗词(896)

张元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览古诗十首(其三)

主罕能知人,士实感知己。

所以古豫让,报仇良不止。

一入涂厕中,再出隐桥涘。

漆身若被绣,吞炭若飨簋。

大义激其仇,仇衣惠然褫。

所为虽极难,所志在必死。

死者已无后,死亦何为尔。

烈士固有心,存乎上所使。

傥彼筮仕初,即遇以国士。

将报智伯者,而报中行氏。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览古诗十首(其四)

秦人谋席卷,六国俱吞声。

季子起闾阎,鼓舌能倾城。

揣摩天下事,了若指掌明。

连亲从自合,投隙离其衡。

廿载函谷关,晏然无甲兵。

计画良亦伟,权变业已行。

惜哉侈金多,所至令人轻。

卒被反间死,夙昔空营营。

不肯帝秦者,齐有鲁先生。

功成不受赏,千载多令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览古诗十首(其五)

九月旅燕京,清霜飞马鞍。

偶与酒人游,因思太子丹。

屡避田生席,日奉荆卿餐。

缟衣送将远,变徵声无欢。

委肉饿虎蹊,燎毛洪炉端。

吁嗟徐夫人,不落秦王冠。

遂令易水上,千古悲风寒。

先朝欲报仇,临菑终见残。

今日图雪耻,智虑亦已殚。

强暴适天幸,壮士摧心肝。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览古诗十首(其六)

达节圣所贵,止足愚罔图。

历观功名士,负乘摧中途。

独慕文成侯,始终与道俱。

沛中殆天授,圮上非神乎。

扶汉汉已王,仇秦秦已无。

白首未言迈,赤松以为徙。

于此犹人间,忍见良弓枯。

晚岁招四皓,羽翼聊代吾。

出处何从容,千载称为儒。

西京谁继躅,贤哉二大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