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三首(其三)

拂拂东风欲辨晨,新晴和气满郊闉。

未妨吹雅存豳俗,何必沉巫怖邺民。

田父扶携问鸡卜,村姑呼唤祭蚕神。

柴门不识徵租吏,便是尧时击壤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微风轻拂似乎在分辨清晨的到来,雨后初晴的气息充满城乡各处。
春风无需吹奏高雅之曲来保持乡村传统,也不必如巫师般让邺地百姓恐惧。
农夫们手牵手询问鸡的占卜,村姑们大声呼唤着祭祀蚕神的仪式。
那些简陋的柴门前,村民们不认识征税的官吏,他们就像远古尧帝时代快乐耕作的人们。

注释

拂拂:形容微风轻轻吹动的样子。
辨晨:分辨早晨,指清晨的来临。
郊闉:城乡各处,古代城郭内外。
未妨:不妨碍,无妨。
沉巫:使人心生恐惧的巫术。
击壤人:指古代传说中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农夫。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园风光和民间习俗。开篇“拂拂东风欲辨晨”表现早晨微弱日光的温柔,而“新晴和气满郊闉”则描绘了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

接下来的几句:“未妨吹雅存豳俗,何必沉巫怖邺民。”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美好生活方式的留恋,以及对于过分迷信行为的批评。这里的“豳俗”指的是古代的优良风俗,而“沉巫怖邺民”则是形容人们因为迷信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紧接着,“田父扶携问鸡卜,村姑呼唤祭蚕神。”细腻地展现了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习俗,田间耕作的人们依靠简单的占卜方式来决定农事,而女性则在祭祀蚕神,以求丝绸生产顺利。

最后两句“柴门不识徵租吏,便是尧时击壤人。”通过对比古代圣明君主尧舜时期的太平盛世与现实生活中的差距,抒写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和现实世界之间差异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情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次韵三首(其二)

病怯春寒添絮衣,神情全减少年时。

仅堪田舍陪乡饮,难向湖亭看水嬉。

清旦羲和升日毂,回风王母带云旗。

管箫声散人归晚,独有萤穿马季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三首(其一)

邻鸡初唱晓妆忙,空郡疑开选色场。

未许丛台誇袨服,却将淇水易渐裳。

咏归惟点曾言志,驰骋虽聃亦发狂。

闭目不窥惟地主,且祈麻麦接青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乡侯计院二首(其二)

还山非敢厌承明,鹤唳莺啼若个清。

警句摘稀惭杰思,博封冰少见交情。

当年扈跸重金贵,他日飞空一剑轻。

莫问路头何处去,出门万里水云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乡侯计院二首(其一)

诸老皆曾接典型,鹅湖一辈亦豪英。

晚持师说尤坚垒,不怕兵家会斫营。

晴色极佳宜岁事,郊行因好访民情。

朝家要采风谣否,第一君侯号治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