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七)

炼石可补天,聚灰可止水。

人力尽能为,变故亦无已。

水流不争高,乃安而无滞。

入岩发怪想,登峰欲穷视。

吾心万状生,万物乃妒忌。

所以达人心,贵适而已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杂诗(其七)》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炼石可补天,聚灰可止水”,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元素,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改造能力,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接下来,“人力尽能为,变故亦无已”则揭示了人类活动的无限可能与自然界变化的不可预测性之间的矛盾。

“水流不争高,乃安而无滞”通过水流的形象,寓意着一种平静、和谐的生活态度,强调了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的重要性。随后,“入岩发怪想,登峰欲穷视”描绘了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对于知识和真理的渴望。

“吾心万状生,万物乃妒忌”这一句,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反应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复杂情感状态的理解,以及对世间嫉妒心理的反思。最后,“所以达人心,贵适而已矣”总结全诗,强调了达到心灵通达的关键在于适应与和谐,即“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探讨了人类与自然、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及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适应的态度。

收录诗词(361)

梁以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八)

槿艳不耐风,松坚不籍雨。

人生几变更,迅电讵入土。

毋为大行獶,轻试自伤努。

刍狗爱岂终,巴蛇以象取。

为乐自有初,北门亦何窭。

饥屑药为糇,渴饮木为乳。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东门四章

东门之锦,曷其贝兮。岂其理哉,无若而口哉。

东门之鸟,曷其鸴兮。岂其凤哉,无若而斥鴳哉。

毁之来也,予之非也。人之多言,亦可哀也。

毁之谬也,予之咎也。人之多言,亦可丑也。

形式: 四言诗

杂诗(其九)

相彼黄莺儿,高并婴母赤。

秋气木叶零,四空渺无机。

天心尔飞鸣,顾盼山梁侧。

如何海上鹠,外貌似相得。

阴晴慎往来,险恶如鬼蜮。

形式: 古风

杂诗十九首(其一)

志士悲日短,劳人苦日长。

譬彼沟中水,惜此薤上霜。

胡鹰矫雨雪,越鸟思南翔。

物理固有托,东西安可量。

愿言繁华子,毋为老大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