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黄定齐的《读律(其三)》以儒家伦理为基调,表达了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深刻见解。首句“义正本仁育”强调了正义源于仁爱之心,接着“信立智不违”指出诚信和智慧应遵循正确的原则。诗人通过“上下亲疏间,尤指礼为归”进一步阐述了社会秩序中礼仪的重要性。
接下来,诗人批评了申不害过分强调权势的行为,认为他的观点狭隘,不如韩非的《孤愤》深思熟虑。诗人指出,法律应当包容并体现五常之道,即仁、义、礼、智、信,这种律学思想是双向的,既能从外在规范中学习,也能内化于心。
最后两句“堂堂复正正,谁似当代规”赞扬了法律的尊严和公正,同时感叹能有这样准则的人在当时并不多见。诗人呼唤民众能够遵循这样的规范,但同时也忧虑民众是否真正理解和接受。
整首诗寓教于言,体现了作者对于法律与道德、传统与现实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