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深翠轩

葺茅面远峰,开扉在深树。

绿叶映图书,春阴满庭宇。

我记昔来游,林萝乍收雨。

扫尘坐青霞,焚香酌芳醑。

俄然鸟惊喧,零乱舞翠羽。

夏景信已阑,此地未知暑。

翛翛凉籁吟,似应琴中语。

意适念虑清,徘徊不能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雅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翠轩周围环境的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之感。

首句“葺茅面远峰,开扉在深树”,描绘了深翠轩的选址,远离尘嚣,隐匿于茂密的树林之中,以茅草为顶,与远处的山峰相呼应,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隐逸氛围。

接着,“绿叶映图书,春阴满庭宇”两句,将视线转向轩内的景象。绿叶与图书相互映衬,春日的阴凉覆盖着整个庭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我记昔来游,林萝乍收雨”则回忆起诗人曾经来访的情景,林间的藤蔓在雨水的洗礼后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扫尘坐青霞,焚香酌芳醑”描绘了诗人在此处的生活状态,通过清扫灰尘、焚香品酒等行为,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愉悦的生活态度。

然而,好景不长,“俄然鸟惊喧,零乱舞翠羽”一句,突然间,鸟儿的惊叫打破了宁静,它们在空中翻飞,打破了原有的和谐。这既是对自然界的生动描绘,也暗含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夏景信已阑,此地未知暑”则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敏感感知,尽管外界夏日炎炎,但在这深翠轩内,却仿佛能感受到一丝清凉与宁静。

“翛翛凉籁吟,似应琴中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仿佛是琴声的回响,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意适念虑清,徘徊不能去”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留恋之情,即使心中有万千思绪,但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让心灵得到净化,不愿离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翠轩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收录诗词(13)

沈应(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苕溪春晓图

夜听溪上雨,晓看溪上山。

雨歇山更佳,尚在空濛间。

白云掩疏钟,绿树迷远岛。

居人想未起,村村自啼鸟。

形式: 古风

赋得秋江送别

秋阴日易夕,江空岁云晏。

恻恻伤物情,悽悽属昏旦。

耸秀林际峰,流响云中雁。

烟芜销远绿,霜枫炫馀粲。

时芳递衰荣,人事更聚散。

方敦金兰契,遽念蟏蛸叹。

夙驾严霜寒,晨起明星烂。

扬船子夷犹,伏枕我羁绊。

那知惜暌离,矧复值忧患。

愁吟不成章,一辞愧能赞。

形式: 古风

题江贯道长江图

离离众树深,霭霭孤云碧。

山色望难穷,江流浩无极。

渔歌远渚昏,鸟下平芜夕。

惆怅涉风波,扁舟何处客。

形式: 古风

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

野性乐山水,廛居违素心。

萧然困疲役,胡能遂幽寻。

恒思惬所适,胜槩恣登临。

秋清景尤旷,苍翠列遥岑。

霜馀委蔓草,孤秀爱云林。

畸人寡谐俗,结宇丹崖阴。

浮念不烦遣,寂寞契冲襟。

况复迩萧寺,禅诵有遗音。

箪瓢足自老,簪组知难任。

披图忆所历,阅岁兹已深。

景物匪殊昔,但伤华发侵。

何当脱尘躅,归休期自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