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曲

骊山郁崔嵬,宫阙金银开。

月生鳷鹊观,云绕凤凰台。

宫中红妆子,调笑春风媒。

青鸟衔巾去,乳鹿巡花来。

天王太白次,仓皇金粟堆。

石马动秋色,羌枝连暮哀。

只今瑶池水,八骏渴生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灰]韵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的《骊山曲》描绘了骊山壮丽的景象和昔日皇家宫殿的繁华。首句“骊山郁崔嵬”以雄浑的笔触展现了骊山的巍峨气势。接下来,“宫阙金银开”形象地刻画了宫殿的富丽堂皇,金银装饰熠熠生辉。

“月生鳷鹊观,云绕凤凰台”通过自然景观烘托出宫殿的神秘与尊贵,月光洒在鳷鹊观上,云雾缭绕凤凰台上,增添了诗意的氛围。诗人进一步借“宫中红妆子,调笑春风媒”描绘了宫女们在春风吹拂下的欢乐场景,暗示着宫廷生活的闲适与奢靡。

“青鸟衔巾去,乳鹿巡花来”运用神话元素,青鸟作为使者,乳鹿则象征着自然的和谐,展现出宫苑内外的生动画面。然而,随着诗歌的推进,“天王太白次,仓皇金粟堆”转向了历史的沉思,暗示着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往,金粟堆(可能指陵墓)透露出一种衰败与仓皇的气息。

最后两句“石马动秋色,羌枝连暮哀”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色,石马静默,羌枝低垂,寓含着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而“只今瑶池水,八骏渴生埃”以瑶池的干涸和骏马口渴的形象,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以及世事变迁的无奈。

整体来看,《骊山曲》以骊山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隐喻,展现了从盛唐到元末明初的时空转换,既有宫廷生活的奢华,也有历史沉淀的哀愁。

收录诗词(926)

杨维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 字:廉夫
  • 号:铁崖
  • 籍贯:铁笛道
  • 生卒年:1296—1370

相关古诗词

宿瘤词

采桑女,项如罂。受教采桑,不受教观大王。

大王聘之居中房,旧衣不换新衣裳。

采桑女,项如罂。

宫中掩口笑喤喤,尧舜桀纣陈兴亡,中宫笑口惭且惶。

服后服,正后宫,卑宫室,亲蚕桑。减弋猎,斥优倡。

诸侯玉帛走东方,王上帝号声煌煌。

形式: 古风

寄沈秋渊四绝句(其一)

大将军诰入酒市,贵公主镜落田家。

不知有客琅玕所,独自吹笙醉碧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崔小燕嫁辞

阖闾城中三月春,流莺水边啼向人。

崔家姊妹双燕子,踏青小靴红鹤觜。

飞花和雨著衣裳,早装小娣嫁文央。

离歌苦惜春光好,去去轻舟隔江岛。

东人西人相合离,为君欢乐为君悲。

形式: 古风

断腕楼

老膻裹骨木叶山,飞楼突起穹庐间。

云是阏支好风节,快斧斫断红丝腕。

红丝腕,为谁断?群酋什什圹中满。

赵家侍儿言太迫,阏支面赤情额额。

岂如南朝司户妻,断臂旌门大字题。

东舟小儿食虎气,引得南兵石桥至。

抹搭河边牝豕啼,孽风吹楼作平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