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先师有冥藏,安用羁世罗。
未若保冲真,齐契箕山阿。
这首诗出自魏晋时期的王徽之,名为《兰亭诗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先师有冥藏,安用羁世罗。” 开篇即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崇敬,认为先师深藏的智慧足以让人摆脱世俗的束缚,不再为尘世所累。
“未若保冲真,齐契箕山阿。” 接着诗人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保持内心的纯真,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更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这里引用了箕山阿的故事,箕山是古代隐士巢父和许由的隐居之地,象征着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先师的智慧与个人的追求,强调了保持内心纯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倾向。
不详
王羲之子。为大司马桓温参军。任性放达,不理府事。又为桓冲车骑将军。尝居山阴,夜雪初霁,忽忆戴逵,泛舟往访,造门不入而返。人问则日:“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官至黄门侍郎。后弃官东归。弟王献之卒,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而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日:“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顿绝。月余疾卒
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
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
丹崖竦立,葩藻映林。渌水扬波,载浮载沈。
鲜葩映林薄,游鳞戏清渠。
临川欣投钓,得意岂在鱼。
散豁情志畅,尘缨忽已捐。
仰咏挹馀芳,怡情味重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