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采薇作庭实,纫兰作筐篚。
持以荐王公,谓可蘋藻比。
王公龋齿谢,王门何用此。
问客姓与名,或是孤竹子。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在山中采摘薇菜和兰草,制作成食物和篮筐,用来祭祀王公贵族,希望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将其比作祭祀仪式上的苹藻。然而,王公贵族因牙齿蛀坏而不再接受这些礼物,暗示了社会阶层间的隔阂与疏远。
诗中的“王公”象征着权力与地位,“孤竹子”则可能代表了隐士或追求自然生活的人。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蕴含了一种对传统礼俗与个人自由之间冲突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
不详
有诗名于端平年间,著有《吾竹小稿》一卷,李龚为之作序,比之为唐诗人沈千运,约略可知其人生平风貌。事见宋·李龚《吾竹小稿序》
山中夜读书,山鬼来相试。
隔窗问疑难,颇及尧舜事。
予非卯金人,安能动星纬。
划然一推窗,馀音入空翠。
山翁不能文,亦免时流笑。
早爱沧浪歌,知词不知调。
长年山水间,所业只耕钓。
偶得千龄龟,遂通八卦兆。
山花开满枝,山鸟啼无时。
君胡欲弃此,自取尘污为。
山猿齧君屦,山鹿衔君衣。
挽君君不留,去去终何归。
槲叶可以衣,松实可疗饥。
骑鹿下山去,儗说高人知。
高人不可得,纷纷却语谁。
晓窗白云过,且自相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