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忆里中应试诸人》是清代诗人缪重熙所作,通过描绘战乱后家乡的荒凉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那些在逆境中仍坚持学习、追求知识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首句“吾乡虽片壤,耕读能兼资”点明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即便家乡土地狭小,但耕种与读书可以并行不悖,体现了对家乡文化的珍视。接着,“自遭兵燹后,人士多仳离”描述了战乱给家乡带来的破坏,人们被迫离散,生活陷入困顿。接下来的几句“况复巷无人,大概因阻饥。即有好修者,何处可下帷”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强调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志于学问的人们却无处安身学习的无奈。
转折点出现在“兹当因威振,丑类都诛夷”,诗人似乎看到了希望,认为随着正义力量的崛起,邪恶势力被清除,家乡的文化和教育事业有望得到恢复。接下来的“所在重文运,学校岂遽衰”表达了对文化复兴的期待,认为即使在艰难时期,教育也不会轻易衰败。
“哲匠采葑菲,勤者人泮池”运用比喻手法,赞扬了那些像辛勤园丁一样培育人才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勤奋学习的人们。接下来的“今年举旷典,数案萃一时”描述了在这一年里,众多优秀学子汇聚一堂,参加重要的考试选拔。
“故里纵萧索,不乏磊落姿”表达了尽管家乡环境恶劣,但仍有许多胸怀大志、品格高尚的人存在。接下来的几句“累试火候足,固将绝尘驰”则预示着这些人在经过多次考验后,必将脱颖而出,成为杰出的人才。
“观光在初学,亦望骥尾随”鼓励初学者向那些成功者学习,期望他们也能追随前辈的脚步,取得成就。最后,“家驹与时彦,何幸逢昌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人才辈出的欣慰,以及对这个时代给予人才成长机会的感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家乡的深情回忆,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对教育和人才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社会进步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