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里中应试诸人

吾乡虽片壤,耕读能兼资。

自遭兵燹后,人士多仳离。

况复巷无人,大概因阻饥。

即有好修者,何处可下帷。

兹当因威振,丑类都诛夷。

所在重文运,学校岂遽衰。

哲匠采葑菲,勤者人泮池。

今年举旷典,数案萃一时。

故里纵萧索,不乏磊落姿。

累试火候足,固将绝尘驰。

观光在初学,亦望骥尾随。

家驹与时彦,何幸逢昌期。

云梯联步上,骏足贵不羁。

拔茅以其汇,占吉当无疑。

一一偿厥愿,此心良足怡。

所恨南冠絷,被掳为凄其。

何日得重见,各遂昔所期。

其间有佳士,是我积年知。

临风拭望眼,郁郁长相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忆里中应试诸人》是清代诗人缪重熙所作,通过描绘战乱后家乡的荒凉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那些在逆境中仍坚持学习、追求知识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首句“吾乡虽片壤,耕读能兼资”点明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即便家乡土地狭小,但耕种与读书可以并行不悖,体现了对家乡文化的珍视。接着,“自遭兵燹后,人士多仳离”描述了战乱给家乡带来的破坏,人们被迫离散,生活陷入困顿。接下来的几句“况复巷无人,大概因阻饥。即有好修者,何处可下帷”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强调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志于学问的人们却无处安身学习的无奈。

转折点出现在“兹当因威振,丑类都诛夷”,诗人似乎看到了希望,认为随着正义力量的崛起,邪恶势力被清除,家乡的文化和教育事业有望得到恢复。接下来的“所在重文运,学校岂遽衰”表达了对文化复兴的期待,认为即使在艰难时期,教育也不会轻易衰败。

“哲匠采葑菲,勤者人泮池”运用比喻手法,赞扬了那些像辛勤园丁一样培育人才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勤奋学习的人们。接下来的“今年举旷典,数案萃一时”描述了在这一年里,众多优秀学子汇聚一堂,参加重要的考试选拔。

“故里纵萧索,不乏磊落姿”表达了尽管家乡环境恶劣,但仍有许多胸怀大志、品格高尚的人存在。接下来的几句“累试火候足,固将绝尘驰”则预示着这些人在经过多次考验后,必将脱颖而出,成为杰出的人才。

“观光在初学,亦望骥尾随”鼓励初学者向那些成功者学习,期望他们也能追随前辈的脚步,取得成就。最后,“家驹与时彦,何幸逢昌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人才辈出的欣慰,以及对这个时代给予人才成长机会的感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家乡的深情回忆,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对教育和人才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社会进步的乐观态度。

收录诗词(57)

缪重熙(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龚泽山诗草

早岁声华过洛阳,才多玉尺未堪量。

十年传食如轮转,一曲高歌笑铗长。

阅世渐同秋意淡,思乡愈觉月痕凉。

琴书入幕怜漂泊,閒买村醪洗侠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九月八日游香泉晚宿寺中二首(其一)

山缺楼台聚,遥看翠霭分。

到门翻失寺,隔水但生云。

乱石通危步,寒流界夕曛。

林峦多秀色,霞绮散成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九月八日游香泉晚宿寺中二首(其二)

未落龙山帽,先听鹫岭钟。

秋声一坛竹,暝色万株松。

涧月扶烟堕,岩泉带石舂。

定知今夜梦,应被白云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和友人落叶原韵

朔风当夜号,明月如积水。

摇落意何深,萧条殊不已。

万物有荣枯,岂独树如此。

苟无松柏心,飘零同柳杞。

诵君落叶诗,落叶因风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