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题吴枚庵《慢香词》

金荃旧谱,有新声、一卷叠珑玲。

界出乌丝小字,随意写云屏。

拟把红牙低唱,向筵前、拍了又重停。

借名香炷就,碧窗影里,消受客灯青。

回首吟坛销歇,剩年时、春恨记星星。

直待千帆过尽,细数旧旗亭。

残月晓风何处,甚天涯、词客各飘零。

怕高楼一带,潇湘归雁,有人听。

形式: 词牌: 南浦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对旧日时光的追忆与怀念。开篇“金荃旧谱,有新声、一卷叠珑玲”,以“金荃”这一古代著名词集的典故起笔,暗示了词中所涉及的音乐与文学之美,引出“新声”一卷,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精致的画卷。

“界出乌丝小字,随意写云屏”两句,通过“乌丝”这一传统书法用纸的描述,以及“云屏”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古典而飘逸的氛围,展现了词人创作时的自由与随性。接下来,“拟把红牙低唱,向筵前、拍了又重停”则描绘了词人在宴席间轻声吟唱的情景,通过“红牙”这一古代乐器的象征,进一步强化了音乐与情感的交融。

“借名香炷就,碧窗影里,消受客灯青”几句,将场景转至夜晚的碧窗之内,借助“名香”和“客灯”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氛围,词人在此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时光,同时也暗示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

“回首吟坛销歇,剩年时、春恨记星星”表达了词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感慨,其中“吟坛销歇”寓指文坛的变迁,而“春恨记星星”则可能暗含了对青春流逝、岁月无情的哀叹。

“直待千帆过尽,细数旧旗亭”一句,通过“千帆过尽”这一比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更迭,词人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细数过往的点滴,以此寄托对往昔的怀念。

最后,“残月晓风何处,甚天涯、词客各飘零”描绘了词人在残月与晓风中的孤独身影,强调了词人与众多词客一样,都面临着生活的漂泊与命运的无常。“怕高楼一带,潇湘归雁,有人听”则表达了词人对知音难觅的忧虑,以及对能够理解自己情感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音乐、文字、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位词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收录诗词(32)

刘嗣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

睡破梅花,江南好梦重重掩。一枝谁剪。

昨夜春痕浅。茅屋空山,旧约何时践。愁难遣。

楚波点点。也碍离人眼。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荷叶杯

帘卷夕阳楼上,凝望。

点点是归舟,分明秋字上心头。那许不成愁。

说甚丹枫乌桕,消瘦。

不似旧江干,晚鸦声苦雁声酸。一派做荒寒。

形式: 词牌: 荷叶杯

青玉案.闻蝉

无情碧到天涯树。都付与、蝉声去。

小曳孤筇门外拄。

柳阴天半,丝儿挂著,一寸斜阳住。

萧疏鬓影看看暮。只向人、闲饱清露。

记得停琴凉共伫。

画楼倚遍,曲廊立尽,肠断无寻处。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南浦.题秦端崖先生《寒梅著花未画幅》

远天如梦,恁荒寒、点出碧芜村。

依约江南归路,昨夜逗春痕。

报与枝头消息,问窗前、小立几黄昏。

料空山孤鹤,月明无主,独自守柴门。

数遍旗亭长短,向天涯、我亦怅离樽。

直待东风人日,清怨与同论。

纸帐朝来依旧,怪石肠、不似旧温存。

莫图中回首,关山容易笛销魂。

形式: 词牌: 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