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雪发霜须,鲵齿鸡肤。年侵蒲柳,日在桑榆。
用持智之大柄,静守道之元枢。
而今百草头边用,妙得云门一字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或高僧的形象,通过"雪发霜须"和"鲵齿鸡肤"的描述,展现了他年事已高,头发如雪般白,胡须如霜般苍劲,牙齿稀疏如鱼鳞,皮肤如鸡皮般细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他的老态。"年侵蒲柳,日在桑榆"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年龄,用蒲柳比喻衰老,桑榆则象征晚年。
诗人称赞这位禅师智慧深沉,掌握着大智慧的权杖,静心守护着道家的根本原则。他虽年迈,但仍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如同云门宗的禅法,精妙无比,一言一行都充满智慧。整首诗赞美了禅师的内在修养和生活中的智慧表现,体现了对修行者的敬仰和对智慧的崇尚。
不详
拄杖倚床,默而成章。夜月通犀角,秋空没雁行。
清写芭蕉雪,秀盛芙蓉霜。
青原价问庐陵米,会有知音句厮当。
有应之身,无位之人。随方而见,妙触而神。
山林森森春在木,江湖澹澹秋生津。
语不投机不展事,云门一路从来亲。
颦而嗔,伸而悦。默传鼻孔家风,用付眉毛时节。
放下机投,展开漏泄。
十方三世兮同得同参,二仪万像兮同听同说。
默默之语,如如绝虑。野水有秋,閒云无雨。
十方三世兮无我安排,六道四生兮非吾行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