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菊枕》由清代诗人敦敏所作,通过对菊与枕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几年瘦菊伴閒吟”,以“瘦菊”形象地描绘出菊花在岁月的洗礼下,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坚韧不拔的姿态,与诗人闲适吟咏的情境相映成趣。接下来,“忍使飘零委暮砧?”一句,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菊花命运的关切,似乎在责问为何要让如此美丽的花朵随风飘零,落入砧板的命运,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残蕊淡随清夜永,馀香幽共黑甜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菊花在夜晚的静谧中凋零,但其淡淡的香气却能与深沉的梦境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哀愁又宁静的氛围。菊花的凋零与余香的幽远,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
“听秋漫向东篱觅,入梦应来陶令寻。”这两句借用了东篱和陶令(即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在秋天的漫步中,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如同陶渊明那样,在田园生活中寻找精神的慰藉。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也有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渴望。
最后,“惭愧邯郸同一枕,何如常卧白云岑。”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真正实现隐逸生活的遗憾,同时又以“白云岑”象征理想的避世之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深深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