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军。

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新文。

竹蔽檐前日,雨随阶下云。

周游清荫遍,吟卧夕阳曛。

江静棹歌歇,溪深樵语闻。

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夜晚在支公的书房小憩,老朋友右军不期而遇。
打开窗户躲避炎热,提笔挥毫书写新的篇章。
竹林遮蔽了檐前的阳光,雨点随着阶梯下的云雾飘落。
在清凉的树荫中四处游走,吟诗作赋直到夕阳西沉。
江面平静,划船的歌声已停歇,深溪里传来砍柴人的交谈声。
回家的路上仍不舍离去,手牵手沉醉在这清新的芬芳中。

注释

支公室:支公的书房。
故人:老朋友。
右军:指王羲之(字右军)。
炎暑:炎热的夏季。
翰墨:书法和墨水。
新文:新的文字作品。
竹蔽:竹林遮蔽。
檐前日:檐前的阳光。
阶下云:阶梯下的云雾。
清荫:清凉的树荫。
夕阳曛:夕阳斜照。
樵语:砍柴人的交谈声。
归途:回家的路上。
清芬:清新的芬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在炎热的夏日里避暑于室内,与旧友右军相遇,共同享受着书写和文学创作的乐趣。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

“竹蔽檐前日,雨随阶下云。”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夏天庭院中的景象。竹影婆娑,遮掩了屋檐,而细雨如织,与楼台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

“周游清荫遍,吟卧夕阳曛。”诗人在大自然中漫游,沉浸于树木清凉的荫蔽之下,随意吟咏着诗句,或躺卧在温暖的晚霞之中,这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向往。

“江静棹歌歇,溪深樵语闻。”这是诗人对于自然界声音的感受。宁静的江水边上,不再有划桨的声音,只剩下远处溪流潺潺之声,以及偶尔传来的樵夫对话,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的声音,展示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环境。

“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诗人对于这美好时光的珍惜,不愿离去,选择与朋友携手共赏最后一刻的美丽风景和清新的空气。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情和自然美景深深的情感。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别业闻新制,同声和者多。

还看碧溪答,不羡绿珠歌。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

绮筵铺锦绣,妆牖闭藤萝。

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

仙凫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曲岛寻花药,回潭折芰荷。

更怜斜日照,红粉艳青娥。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同独孤使君东斋作

郎官旧华省,天子命分忧。

襄土岁频旱,随车雨再流。

云阴自南楚,河润及东周。

廨宇宜新霁,田家贺有秋。

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浮。

寄谢东阳守,何如八咏楼。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行出东山望汉川

异县非吾土,连山尽绿篁。

平田出郭少,盘坂入云长。

万壑归于汉,千峰划彼苍。

猿声乱楚峡,人语带巴乡。

石上攒椒树,藤间缀蜜房。

雪馀春未煖,岚解昼初阳。

征马疲登顿,归帆爱渺茫。

坐欣沿溜下,信宿见维桑。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西山寻辛谔

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

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

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

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

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